临床路径儿科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路径)
本文目录一览:
小儿肾病综合症的治疗
微化中药是把中药经过微化处理,与传统中药相比它更容易被吸收,在电子仪器的作用下更容易“渗透”到病灶部位,快速阻断肾脏纤维化进程—修复受损肾脏功能细胞—重建受损的肾功能。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肾病综合症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治疗更方便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是中西医结合治肾病的创新典范。采用该方法治疗肾病,不仅避免了大量口服中药对全身的毒害作用,更有效解决了西药对症不对病治疗弊端。只要在体外微化中药渗透仪作用下,利用微化中药的通透性和选择性靶向定位作用,即可经病人腰背部肾区皮肤将微化级别的中药活性成分输送至体内的肾脏区域。
这种体外治肾方法,可以让病人躺在床上轻轻松松接受治疗,不吃药、不打针。即便回家巩固治疗期间的病人,亦能完全掌握操作,只需躺在床上几小时即可,一点也不耽误日常工作和学习。
二、治疗见效快 微化中药经过细化,药物分子体积极小,能有效穿透肾小球的基底膜孔而直达病灶,发挥抗炎、抗凝、降解等作用,快速对抗体内炎症反应、免疫复合物,修复肾脏损伤细胞,修复肾小球滤过功能,短期内解决漏蛋白、血尿等问题。一般情况下,经过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的肾病患者,对药效敏感者一周左右时间即能出现身体症状的一些变化,比如尿色加深、浮肿渐消、手掌面部见红润、发生出汗、尿中先絮状沉淀物等。
可见,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在进行肾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药效,有着见效快的强大优势。
三、治疗更彻底 传统治肾病方法,无论是纯中医或纯西医,首因往往是肾病患者就医前突发了一些异常表现,如尿中现大量泡沫、尿血、肌酐指标高等。由于这些异常情况外在看显而易见,患者和医生多会盯着这些症状和指标看,针对肾病的治疗也就更集中在对这些异常情况的处理上。但是这种传统治疗的弊端往往会因感冒或劳累等小毛病而反复,加重病情。微化中药渗透疗法避开了这一弊端,从引发蛋白尿、血尿等这些异常情况的病根去处理。
也就是针对肾脏固有细胞损伤、肾脏纤维化病程加以治疗,把“根”除去,彻底解决漏蛋白、血尿的问题,最大程度上避免肾病复发,从而让患者收获“治疗更彻底”的终极疗效。
四、治疗更到位 针对肾病的治疗,传统治疗手段虽可发挥抗炎、抗凝、扩血管的功效,但是这些作用都是需要多药联合使用,无论从患者的经济负担考虑,还是从患者服药的繁琐情况看,都是弊端。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肾病,可以实现“一药多效”的功能。而该疗法又绝不仅止于此!针对肾脏损伤的“病根”处理,需对损伤固有细胞修复是源头性的治疗措施。
此时,微化中药所发挥的降解功能成了关键性的治疗措施。正是基于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发挥出来的抗炎、抗凝、扩血管和降解的综合治疗功效,从而避免了传统治疗的诸多弊端,对肾病行根本性的治疗,实现了“治病先治症,病愈症自消”的最终效果,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肾病反复的难题,使得微化中药对肾病的治疗更到位。
小儿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小儿肾病综合症血化验检查可发现血浆白蛋白减少,使正常的白、球蛋白的比例由1~1.5变为0.5,发生比例倒置,血浆胆固醇增高。有些病儿可在大腿及上臂内侧、腹部及胸部出现和孕妇相似的皮肤白纹或紫纹,尿量明显减少。
由于长期从尿中丢失大量蛋白质,可出现蛋白质营养不良表现,毛发干枯黄萎、毛囊角化、皮肤干燥、指(趾)甲出现白色横纹,发育迟缓、贫血并易感染。有的病儿有血尿及高血压。
诊断肾病综合征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凡有大量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1g/kg,或3.5g/kg)、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5.7mmol/L,220mg%)、低白蛋白血症(30g/L,3Gg%)均可诊为肾病综合征。
典型病例血清蛋白电泳多提示α2↑↑,而γ↓。部分病儿可有低补体血症,镜下或肉眼血尿、氮质血症或高血压,学龄前儿童1610.6kPa(120/80mmHg),学龄17.3/12kPa(130/90mmHg),属肾炎性肾病。
对激素耐药(足量激素8周无效或有部分效应)、频繁复发或反复(关年≥2次,1年≥3次者)及激素依赖的肾病,称为难治性肾病。难治性肾病是肾活检指征之一,可明确其病理分型、肾脏病变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
有高凝状态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激素治疗过程中,如实然出现腰痛伴血尿、血压升高、水肿加重或肾功恶化,提示肾静脉血栓形成。
此外,对原发病的分析有助治疗。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的必备条件。
紧急求救,对儿童肾病了解的人
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根据中华儿科学会统计占住院数第二位。
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三高一低”,即高度浮肿、高脂血症、大量(高)蛋白尿以及低蛋白血症四大征象。浮肿为早期临床表现,往往引起家长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而就诊。除上述四大症状外,尚有部分病例伴有血尿(镜下或肉眼)、高血压或氮质血症(血清肌酐升高),如三种中有一项称之为“肾炎型肾病”,反之无上述三者症状为“单纯性肾病”。两者病理变化,治疗方案、预后有所不同。
肾病综合征病因
肾病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先天性三大类,其中以原发性在儿童多见。近年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继发性肾病如紫癫性肾病、狼疮性肾病、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病的发病率也较前增多。2岁以下的肾病综合征称为婴儿型肾病,1岁以内者多考虑先天性肾病,因此婴幼儿肾病就诊时应提供家族遗传史。
为什么要做肾穿刺
肾病综合征的肾脏病理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相关,相应的治疗方案有所不同。一般说来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敏感者不需要做肾活检,但对激素抵抗型、频繁复发或激素依赖者以及继发性肾病均为肾穿刺指征,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治疗、估计预后,提高肾病的缓解率。目前肾穿刺的技术以及器械等均有很大的改进,家长及有关人员应免除不必要的顾虑。
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肾脏专科门诊随访,以利于长期观察,最好治疗缓解后随访5年。
2、避免各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感染导致肾病复发、频繁复发等,对病情不利。
3、除严重浮肿外,避免长期忌盐,尤其是夏季,严重者可造成低钠综合征甚至于休克、惊厥。采用低盐(每日2克)市售酱油每10ml约含钠盐2克,不仅可以避免发生低钠血症现象,并可提高食欲。
4、治疗过程中急性期暂缓预防免疫。
5、有感染应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肾毒性抗生素,避免大剂量或不合理使用利尿剂。盲目利尿求一时之快往往带来低血容量休克、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6、治疗中首先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有严格规定的剂量、疗程,不应中途自行减量或停药。有些病例对激素高度敏感,一经治疗尿蛋白减少、浮肿消失,此时如“见好就停”,只看表面现象盲目减量或停药往往造成病情反复或复发。
7、定期复查血液生化(肾功能等)、尿常规以判断药物效应及病情的变化和恢复,便于随访时调整治疗方案。
浮肿完全消退、尿常规多次蛋白消失、血液生化正常才能称之为肾病综合征完全缓解。
孩子得了肾病综合征能治疗吗?
这是,可以治疗的,儿童性肾病是慢性肾脏疾病常见之一,肾综也是儿童多发发生性人气之一,对于肾综的治疗需从病因入手,修复病理损伤,有效的控制蛋白和潜血的流失,同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信息诊断权威的治疗方案,复能的治疗肾病中有唯一的儿科治疗团队和医生给予患者24小时的病情监控是诊断判断。
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病综合症(NS)是一临床症候群,分为原发与继发两大类,皆由肾小球疾病引起。在诊断原发性肾病综合症时,必须严格按照下列三步进行:①是否肾病综合症?②是否原发性肾病综合症?③是哪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肾病综合症?
1. 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肾病综合症由以下四个方面的临床表现组成:①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大于3.5gd);②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可轻可重,严重时常伴体腔积液);④高脂血症(血清胆
固醇或甘油三脂增高)。前两条为诊断所必需,只有①②③、①②④或①②③④齐备时,肾病综合症诊断才能成立。
大量蛋白尿是导致肾病综合症各种表现的基础。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且原尿中部分白蛋白在近端小管上皮中降解(每日可达10g),即刺激肝脏代偿性增加蛋白合成,若这一代偿合成仍不能补足蛋白丢失及降解,即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渗出至皮下形成水肿,甚至胸、腹腔出现体腔积液。肝脏代偿合成蛋白并无选择性,在增加白蛋白合成的同时,也增加了脂蛋白的合成。脂蛋白分子量大不易从尿中丢失而蓄积体内,且大量蛋白尿时脂蛋白降解酶的辅因子因分子量小也从尿中丢失,使酶活性下降而脂蛋白降解减少,这双重因素导致了高脂血症。
因此,准确测定尿蛋白量是诊断肾病综合症的前提,尿蛋白定性或尿蛋白半定量不能替代尿蛋白定量检查。
2.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肾病综合症诊断成立后,还必须除外先天遗传性疾病及全身系统疾病导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症,才能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能引起肾病综合症的遗传性肾脏病不多。在儿科,主要见于先天性肾病综合症,包括芬兰型及非芬兰型,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此病常在新生儿(芬兰型)或婴幼儿期(非芬兰型)发病,呈现肾病综合症及进行性肾损害,数年后即至终末肾衰竭。此病发病率不高,国内罕见,应根据发病年龄、临床病理表现及家族史来诊断本病。在内科,能引起肾病综合症的遗传肾脏病更少,仅见于极少数alport综合症病人。Alport综合症的遗传方式呈异质性,多为性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近年已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报道。此病在10岁前发病,以血尿(100%病有血尿)、蛋白尿(多为少量蛋白尿,仅极少数呈现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综合症)、进行性肾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并常伴神经性耳聋及眼疾(球性晶体及黄斑病变)。本病属性染色体显性遗传时,家族中男性病人病情常明显重于女性,男性多于30岁死亡。肾脏组织电镜检查证实本病主要病变在肾小球基底膜,可见增厚与变薄的基底膜相间,在增厚的基底膜中致密带变宽并纵向劈裂成网,故根据疾病临床表现(肾、耳、眼病变)、病理特点(基底膜病变)及家族史,诊断本病并不困难。
能继发肾病综合症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却很多,应十分小心地一一除外。如何发现这类继发性肾病综合症?以下两点可提示:①事先已知病人有全身系统性疾病,且知该病可继发肾小球损害,病人在此系统性疾病中出现肾病综合症应首先考虑为继发性肾病综合症。②事先并未发现全身系统性疾病存在,病人仅以肾病综合症就诊,也不要贸然下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断,仍必须依据病人年龄、性别特点考虑有关系统性疾病可能,仔细做相应检查。例如:婴儿肾病综合症应仔细检查有无先天性梅毒,青中年女性肾病综合症仔细检查有无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老年肾病综合症应仔细检查有无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淀粉样变等)及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第②很重要,常被没有经验的医生忽略。
常见的系统性疾病所致的肾病综合症主要有: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好发于少年儿童。有典型的皮疹,可伴关节痛、腹痛及黑便,常在皮疹后1-4周出现血尿及蛋白尿,部分病人呈现肾病综合症,肾组织病理多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系膜区有IgA及补体C3呈颗粒样沉积。典型皮疹能提示本病诊断,肾穿刺病理检查能进一步帮助诊断。
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常有发热、皮疹(蝶形红斑及光过敏)、口腔粘膜溃疡、关节痛、多发性浆膜炎及多器官系统(心、肾、血液及神经等)累表现。化验血清补受体C3下降, 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肾脏受累时部分病人呈肾病综合症。临床呈肾病综合症的狼疮性肾炎病理多属IV型(弥漫增生型)或V型(膜型)。狼疮性肾炎必须依靠肾穿刺病理检查分型。
糖尿病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患糖尿病数年才会出现肾损害,最初呈现白蛋白尿,以后逐渐进展成大量蛋白尿,出现肾病综合症时糖尿病病程已达10年以上。此后病情进展更快,3-5年即进入尿毒症。本病典型病理表现为结节性或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由于出现肾病综合症前患者已有10多年糖尿病史,故此肾病不易误诊、漏诊。
肾淀粉样变性病 好发于中、老年。淀粉样变性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前者病因不清,主要侵犯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及神经;后者常经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及恶性肿瘤等病,主要侵犯肾及肝脾。肾脏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出现肾病综合症。此病确诊需做组织活检(牙龈、舌、直肠、肾或肝活检)病理检查,病变组织刚果红染色阳性,电镜检查可见无序排列的细纤维为病理特点。
骨髓瘤肾损害 好发于中、老年,男多于女。常有下列表现:骨痛,扁骨X片穿凿样空洞,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增高,蛋白电泳M带,尿凝溶蛋白阳性,骨髓瘤可致多种肾损害,当大量轻链蛋白沉积肾小球(轻链蛋白肾病)或并发肾脏淀粉样变性病时,临床往往出现肾病综合症。依据上述典型表现确诊骨髓瘤不难,骨髓瘤病人一旦出现尿异常,即应做肾穿刺明确肾病性质。
3.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基础病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断成立后,还必须明确导致其发生的基础肾小球疾病,因为不同的基础病治疗方案和预后不同,因此必须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
导致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病理类型有以下5型:
微小病变(MCD) 好发于少年儿童,尤其2-6岁幼儿,但老年又有一发病高峰。患者男多于女。本病起病快,迅速出现大量蛋白尿,而后近乎100%病例呈现肾病综合症。镜下血尿发生率低(15%-20%),无肉眼血尿,也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严重水肿时可有一过性高血压及氮质血症,利尿后即消退)。
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 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有前驱感染者(占50%)发病较急,可呈急性肾炎综合症(约占20%-30%),否则常隐袭起病。肾病综合症发生率非IgA肾病高于IgA肾病(前者约30%,后者约15%),而血尿发生率IgA肾病高于非IgA肾病(前者近乎100%,后者约70%;肉眼血尿发生率前者约60%,后者约30%)。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则随肾脏病变由轻而重逐渐增多。此型肾炎在我国发病极高,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半,其中IgA肾病及非IgA肾病又各约12,我国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中约13病例系由该型肾炎引起。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CGN) 又称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壮年,男多于女。有前驱感染者(约占60%-70%)发病较急,可呈急性肾炎综合症(约占20%-30%),否则亦隐袭起病。常呈肾病综合症(约占60%),伴有明显血尿(几乎100%有血尿,肉眼血尿20%),疾病常持续进展,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约50%-70%血清补体C3持续下降,对本病诊断有提示意义。
膜性肾病(MN) 好发于中老年,男多于女。隐袭起病,肾病综合症发生率高(80%),部分病例有镜下血尿(约占40%),但无肉眼血尿。疾病进展缓慢,一般在发病5-10年后才开始出现肾功能损害及高血压。但本病极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文献报道肾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30%-60%。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 好发于青少年,男多于女。隐袭起病,肾病综合症发生率高(约占50%-75%),血尿发生率也很高(约75%),可见肉眼血尿(约20%)。本病确诊时常已有肾功能减退及高血压。此外,本病还常出现肾性糖尿等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
在已知上述各种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的临床表现后,即可试从临床表现推断病理诊断,以下几点可供参考中:①发病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从小至老依次为MCD(儿童、少年)、MsPGN及FSGS(青少年)、MCGN(青壮年)、MN(中、老年)。②起病情况:起病急、临床呈单纯肾病综合症者,主要为MCD;感染后急性起病并呈现急性肾炎综合症者,主要为MsPGN及MCGN;隐袭起病多为MN及FSGS;而MsPGN及MCGN在无前驱感染情况下也可隐袭起病。③血尿:感染后3日内出现肉眼血尿者多为IgA肾病;无肉眼血尿,乃至无血尿者主要为MCD及MN。④肾功能不全:MCGN肾功能不全出现早、进展快;MN肾功能不全出现晚、进展慢;FSGS及重度MsPGN确诊时已多有肾功能损害;而MCD及轻度MsPGN肾功能常正常。⑤其他:IgA肾病血清IgA水平可能增高;MCGN病人血清补体常持续降低。
由于肾小球疾病有下列特点:一种病理类型可呈现多种临床表现,而一种临床表现又可来自多种病理类型,二者之间广泛存在着交叉联系,所以绝不可能完全推断正确。一般来说,临床医师根据临床表现推断病理类型的最高准确性也只有60%-70%。因此,要准确地作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基础诊断,仍必须进行肾穿刺病理检查。
肾病综合症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症候群,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血脂症。引起肾病综合症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 中国医学健康网原发性与继发性肾病综合症虽然有共同的临床表现,但在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两者必须作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肾病综合症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如微小病变性
肾病、膜型肾病、膜增殖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
(1)微小病变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隐匿,肉眼血尿。
(2)膜型肾病,一般发病于35岁以后,起病隐匿,病变发展缓慢,易发生肾静脉血栓,肉眼血尿罕见。
(3)膜增殖性肾病,多发病于30岁以前,起病急,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镜下血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约1/3患者伴有高血压。
(4)系膜增生性肾炎,好发于青少年,隐匿起病,也可急性发作,多伴有血尿,以镜下血尿为主,及轻、中度高血压。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多见于青少年,多数患者几乎都是隐匿发病,表现最多的是肾病综合症,其次是镜下血尿,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2.继发性肾病综合症
继发性肾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比如系统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肾毒性物质、恶性肿瘤、遗传性疾病,妊娠毒血症以及肾移植慢性排斥等等。但临床上常见的只有少数几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为多见。
(1)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常见于年轻女性,往往表现为多器管损害,如关节疼痛、发热、面部蝶形红斑、肝脏及心血管系统病变等。血中可找到红斑狼疮细胞,血浆球蛋白明显升高。
(2)糖尿病肾病多发于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和肾脏损害相平行。
(3)肾淀粉样变主要发生于中年以上男、女、往往有慢性炎症或慢性化脓性疾病病灶。
(4)紫癜性肾炎多发于青少年、发病与呼吸道感染有关,冬季可多见,血尿是过敏性紫癜肾肾脏受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介绍
小儿肾病综合征(NS)是一种常见的儿科肾脏疾病,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和高胆固醇血症。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肾炎性肾病和先天性肾病三种类型。在5岁以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病理型别多为微小病变型,而年长儿的病理类型以非微小病变型(包括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硬化等)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