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内新闻

关于许渊冲的作文素材(许渊冲赏析)

hacker2022-07-13 01:24:24国内新闻82
本文目录一览:1、少年不惧岁月长为题写一篇作文?2、

本文目录一览:

少年不惧岁月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少年莫惧岁月长

何为富有,何为成功?在青年人的眼中,“富有”早已不仅仅指家财万贯,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成功。而精神富有,在我看来,就是认定目标,执著追梦,莫惧岁月长。

人很少能知足,总想着拥有更多,这有何错呢?人总该有个愿为其奋斗的目标,在向尚未拥有之事物前进时,眼光更放(加)高远了,态度也随之端正。所谓眼光,就是一个人的目标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所谓态度,则是他的努力,为此付出的过程——眼光和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追求方法,由此,人才能不懈追求,使精神富有。

由此便不由得想起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了。他丢下一切,独居瓦尔登湖,自己种地、造屋,在自然中收获自己在城市里不曾有过的体验。有人将梭罗与陶渊明相类比,我以为不然。陶公是循(遁)世的隐士,而梭罗不循(遁)世。甚至,他在湖畔闲居时写下的文字中还能看到他对于精神目标和道德准则的思考。他的眼光,在湖畔,在林中,在自然里获得提升。看似闲居的他,仍然朝着自己内心的精神殿堂迈步。所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清华大学将《瓦尔登湖》送给每一位新生作为入学礼物的原因吧——学习梭罗,明确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眼光。

在这之后,还需要有执着的态度。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着古今无数学者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努力着。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这里有魔都最新的中高考语文资料!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已九十高龄,却仍然每天坚持翻译至深夜,他说自己这是在“向黑夜偷时间”。相信在黑夜的孤灯下,九十岁的许老,内心依然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爷吧,不惧前路漫漫,不畏在那“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的无人之境探索前进。

梭罗富有么?以物质上的定义来说,连屋子都要自己动手盖的人,一定不是;许老富有么?或许那么多的翻译为他带来的钱财还不及某些当红小说家。但他们和千千万万为梦想无懈努力着的人,都是富有的,因为他们“尚未拥有”的他们的目标远远高于钱财,他们的眼光和态度超乎常人,更是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年莫惧岁月长,因为只要愿意为梦想努力,只要坚定自己追求的,精神的富有总能达到。

鲁迅在《热风》中有这么一段: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即便在黑夜里,也要做那萤火。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这里有魔都最新的中高考语文资料!或许我们不再有五四时期青年们的那种面对困难的机会,但是做事、发声,踏实地努力,执着地追梦……这一些,是不管何时何地都能做的,既然青年一代早晚会肩负起社会责任,那么何不让自己“富有”起来呢,个人的成功,终会变成社会的成功,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在于每一个人的坚定眼光和执着态度。

彼此(时)当年少,莫惧岁月长。

~~~~~~~~~~~~~~~~~~~~~~~~~~~~~~~~~~~~~~~~~~~~~

少年莫惧岁月长

  何为富有,何为成功?在青年人的眼中,“富有”早已不仅仅指家财万贯,精神的富有,才是真正的成功。而精神富有,在我看来,就是认定目标,执著追梦,莫惧岁月长。

  人很少能知足,总想着拥有更多,这有何错呢?人总该有个愿为其奋斗的目标,在向尚未拥有之事物前进时,眼光更放(加)高远了,态度也随之端正。所谓眼光,就是一个人的目标和看待事物的方法;所谓态度,则是他的努力,为此付出的过程——眼光和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追求方法,由此,人才能不懈追求,使精神富有。

  由此便不由得想起瓦尔登湖畔的梭罗了。他丢下一切,独居瓦尔登湖,自己种地、造屋,在自然中收获自己在城市里不曾有过的体验。有人将梭罗与陶渊明相类比,我以为不然。陶公是循(遁)世的隐士,而梭罗不循(遁)世。甚至,他在湖畔闲居时写下的文字中还能看到他对于精神目标和道德准则的思考。他的眼光,在湖畔,在林中,在自然里获得提升。看似闲居的他,仍然朝着自己内心的精神殿堂迈步。所以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清华大学将《瓦尔登湖》送给每一位新生作为入学礼物的原因吧——学习梭罗,明确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的眼光。

  在这之后,还需要有执着的态度。屈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着古今无数学者们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努力着。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这里有魔都最新的中高考语文资料!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已九十高龄,却仍然每天坚持翻译至深夜,他说自己这是在“向黑夜偷时间”。相信在黑夜的孤灯下,九十岁的许老,内心依然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少爷吧,不惧前路漫漫,不畏在那“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的无人之境探索前进。

  梭罗富有么?以物质上的定义来说,连屋子都要自己动手盖的人,一定不是;许老富有么?或许那么多的翻译为他带来的钱财还不及某些当红小说家。但他们和千千万万为梦想无懈努力着的人,都是富有的,因为他们“尚未拥有”的他们的目标远远高于钱财,他们的眼光和态度超乎常人,更是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年莫惧岁月长,因为只要愿意为梦想努力,只要坚定自己追求的,精神的富有总能达到。

  鲁迅在《热风》中有这么一段: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即便在黑夜里,也要做那萤火。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堂”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欢迎分享!这里有魔都最新的中高考语文资料!或许我们不再有五四时期青年们的那种面对困难的机会,但是做事、发声,踏实地努力,执着地追梦……这一些,是不管何时何地都能做的,既然青年一代早晚会肩负起社会责任,那么何不让自己“富有”起来呢,个人的成功,终会变成社会的成功,一个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社会在于每一个人的坚定眼光和执着态度。

  彼此(时)当年少,莫惧岁月长。

~~~~~~~~~~~~~~~~~~~~~~~~~~~~~~

许渊冲:请介绍一下关于许渊冲先生

许渊冲----诗译英法惟一人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惟一专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许渊冲先生豪情满怀,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以后蒙先生多次惠赐大作,拜读之下,更知先生自诩"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乃一代大师的坦然心声,实属当之无愧,

少年才俊,崭露头角

1921年4月18日,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他的母亲受过教育,擅长绘画,赋予了他爱好文学和追求美的天性。表叔熊适逸是翻译家,他将剧目《王宝钏》译成英文,在英国上演时引起轰动,并受到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接见,使得年幼的许渊冲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立下了学好英语的志向。他在当地最好的省立南昌二中上学时,英语就已出类拔萃,并在1938年以第7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一起呵英语

西南联大虽然在1937年9月刚刚成立,在八年抗战期间环境极为艰苦,但是由于名师荟萃,学风民主,因而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杨振宁甚至认为它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学。在联大毕业的学生中,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在文、史、哲等社会科学领域也名家辈出,许渊冲先生就是其中之一。1939年,他在读一年级的时候,就把林徽因的诗《别丢掉》译成英文,发表在《文学翻译报》上,这是他最早的译作。

在巴黎,许渊冲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的"星期五学会",热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出路。1951年,他与数学家吴文俊、画家吴冠中等一起回国后,被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任教。

历经坎坷,忍辱负重

许渊冲性格豪放,心直口快而胸无城府。俗话说树大招风,言多必失,他因此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备受磨难。早在50年代初期的"三反"运动中,他的蓬勃朝气就被说成是"个人英雄主义"和"名利思想严重",前后做了7次检讨才勉强过关。接踵而来的肃反运动更是厉害,他由于在陈纳德麾下当过翻译,差点被打成国民党特务。他据理力争,被停职反省,批判检讨,被软禁达半年之久。幸好组织上在审查了一年之后,得出了"个人英雄主义思想膨胀",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他才得以幸免于难。

1956年,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短暂日子里,许渊冲早年翻译的德莱顿的《一切为了爱情》得以出版。接着他又与鲍文蔚合作,把秦兆阳的《农村散记》译成法文,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可惜好景不长,鲍文蔚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许渊冲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也被批判为思想右倾,罪名是他主张学习外语要"少而精",被认为是反对"多快好省"的总路线。也许是个"老运动员"的缘故吧,才华横溢的许渊冲直到38岁,才遇到了理解他的照君姑娘,两人于1959年一见钟情,缔结良缘,从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至今已共度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

两年后,陈纳德上校率领美国志愿空军第一大队,来到昆明援助中国抗日。许先生和许多男同学一起报名服役,为美国空军担任翻译。在欢迎陈纳德将军的招待会上,翻译不知道该如何翻译"三民主义"一词,许渊冲当即站起来翻译到:"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陈纳德将军听懂了。许渊冲在中学时喜欢集邮,他有一张美国邮票,左边印着林肯,右边印着孙中山,上面写的就是林肯的这句话。这是许渊冲第一次在外语口译中崭露头角。1948年,他到巴黎大学留学,得以精通法语,深入研究法国文学。期间留法学生组团去罗马,受到教皇接见,学生中只有他懂得意大利语,于是由他代表留学生讲话,可见他在语言方面的造诣之深。

在巴黎,许渊冲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的"星期五学会",热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认识到报效祖国才是真正的出路。1951年,他与数学家吴文俊、画家吴冠中等一起回国后,被分配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任教。

可想而知,许渊冲在十年动乱中必定是在劫难逃。他经受了对知识分子的种种凌辱,还被补戴上"漏网右派"的帽子。所受的批判可谓荒诞之极:给美国空军当过翻译,造反派硬说他是帮美帝扔原子弹屠杀日本人民;见过罗马教皇,他就被当成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最危险的特务。他不同意当时把毛泽东诗词译成分行散文的做法,烈日下被批斗的时候,嘴里嘀咕着用韵文翻译毛泽东诗词。不料造反派竟因此污蔑他歪曲毛泽东思想,狠狠地抽了他一百鞭子,疼得他无法坐下,照君夫人只得把救生圈吹足了气给他当座垫。

1971年,他被调到洛阳外国语学院任教,完成了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但直到"文革"后的1978年,他独自翻译的《毛泽东诗词四十二首》的英法格律体译本才得以出版。

诗译英法 舍我其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进修,常到书店浏览,发现中国的经典著作,除了被汉学家译成法文的四大名著之外,其余只有一些薄薄的小册子,几乎无人注意。当年梁宗岱把陶潜的诗词译成法文,著名诗人瓦雷里深表赞赏,并亲自为法译本作序。我想如果有人能把唐诗宋词等中国文化的精粹译成外文,将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我自己才疏学浅,只能感叹一番而已。不料时势造英雄,果然出了一位精通中国古典诗词和英法两种外语的大才:许渊冲先生。

凡是译者都知道译事之难,相比之下,诗歌讲究格律音韵,自然是难上加难。唐诗宋词博大精深,理解已属不易,况且要译成外文,其难度可想而知,非大家焉敢问津?译诗不同于云山雾罩的空头理论,可以用些似是而非的时髦术语蒙混过去,译诗是要一字一句明明白白地与原文对照的。

许渊冲从1956年开始出版译作,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的干扰,他在解放后的30年里只出了4本书。十年动乱结束时,他以几近花甲之年,步入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金秋季节。1983年他回到北京,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兼英语系教授,从此笔耕不辍。他对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早有心理准备,而且有了翻译毛泽东诗词的实践,因此翻译起古典诗词来自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

许渊冲的法文译著主要有《唐宋词选一百首》(1987),《中国古诗词三百首》(1999)。英文译著主要有《西厢记》(1992)、《诗经》(1993)、《宋词三百首》(1993)、《楚辞》(1994)、《中国古诗词六百首》(1994)、《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1995)、《元明清诗一百五十首》(1997)、《唐诗三百首》(2000)和《新编千家诗》(2000)等。他的30首译诗被国外的大学选作教材。钱钟书先生在看到他的《李白诗选》(1987)的英译本后曾说:"太白能通夷语……惜其尚未及解红毛鬼子语文,不然,与君苟并世,必莫逆于心耳。"英国智慧女神出版社认为《西厢记》"在艺术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相媲美。" 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了许渊冲的《中国不朽诗三百首》(1994),在英美加澳等国同时发行,这是该社第一次出版中国人的译作,因为"此书的译文是绝妙的"。

尽管许渊冲在翻译古典诗词方面首屈一指,也往往会像当年的严复那样,为一词一句而绞尽脑汁,为此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有时灵感突发,他会在半夜里起来开灯,记下睡梦里想到的诗句。他有许多文章谈到译诗的体会和甘苦,例如陶潜的名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的是诗人在喧闹的环境里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原因在于"心远地自偏"。有译者按字面译成"心在远方,地上就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而许渊冲认为如果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是否"心远"就无所谓了。之所以强调"心远",意思就是只要心高意远,即使是车马喧闹的地方也会变得和偏僻的地方一样宁静。因此他把这一句译成"Secluded heart creates secluded place",强调心静地自静,显然更贴近原诗的神韵。

许渊冲的人生格言是"自信使人进步,自卑使人落后",此言非虚。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足下译著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迄今为止,有哪一位外国学者能够用中英文互译?有哪一位中国学者用英法两种外语翻译过中国的诗词?韩沪麟在论及许渊冲时说得不错:"他能用英、法文把唐诗宋词翻译出版,就是硬功夫。"

1999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人文学院的10位教授,联合提名许渊冲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一位评委、法国女诗人给他回了信,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许渊冲回信说,诺奖一年一个,唐诗宋词流传千年。第二年诺奖评委会还成立了一个5人小组,专门研究有关他的申报材料,并希望这些单位继续推荐,因为申报材料始终有效。

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100岁了,关于他的经历你了解多少?

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100岁了,关于他的经历你了解多少?

一、1932 年,许渊冲 11 岁,他第一次走进南昌二中。" 我在二中读书的时候,不是最好的学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 讲座刚开始,许渊冲用几句话就拉近了和学生们的距离。

回忆起学习英文的经历,许渊冲说:" 我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英文,但学得不好,因为我觉得英文造字不如中文。到了初一,听哥哥唱了一首儿歌,我觉得挺好听,这才发现了英文的妙处,当时英文考了 93 分。二年级的时候,换了英文老师,老师不讲生词、句子,直接讲课文,我又觉得没趣了,初二、初三的时候英文只能考六七十分,高一的时候甚至不及格。"

真正让许渊冲学好英文的转折点发生在高三,老师让他背了 30 篇英文短文,其中有莎士比亚的喜剧,也有林肯的演说词,让他逐渐意识到语言各有妙处。" 我后来翻译了这么多著作,怎么来的?就是在那时接受的教育,背诵了 30 篇短文。" 许渊冲说,自己很感谢母校的培养。

许老先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他潜心研究翻译,不仅精力充沛,而且情感丰富。他有追求、有目标,现在每天还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钟,一般的年轻人都做不到。他比喻自己抓紧时间就像“偷时间”,他说:“我就是每一天从夜里偷几点钟来弥补我白天的损失。”他的小目标,就是在有生之年,把莎士比亚翻译完,目前他已经翻译出版了6本。他说,活一天是一天,能出一本是一本,如果能活过100岁,计划将30本翻译完。

在这里要说的是,多年来,许老先生是翻译界的“少数派”。也许有人会对他张扬的个性、独特的翻译之道颇有微词,但他在中英法三种文字之间互译之创举,以及业绩之丰硕,确实无可非议。比如被大家看好的他翻译的《中国古诗词三百首》,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评论为“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样本”。最为感人的是2007年,许老先生得了直肠癌,医生说最多也就7年的生命了。老先生顽强地与疾病抗争,很有信心地说:“生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医生说我只有7年寿命,我说7年也不错嘛!能活7年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我照常做我的事,结果活得好好的。

”到了2014年,就是医生所说的那个原本生命的终点,许老先生还拿了一个奖,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如今,年过九旬,即将奔百的许老先生仍矢志不渝,笔耕不辍。但愿许老先生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征途中做出更优异的成绩,为世界译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惜时的事例有哪些?

1、巴尔扎克勤奋写作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十分珍惜时间,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午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圈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从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休息,而到午夜又起床工作。”

他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工作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作狂”。巴尔扎克的写作速度很快,每三天他的墨水瓶要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

他创作出像《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90多部中长篇小说,成为一位多产作家,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之所以著作立身,与他珍惜时间、勤奋写作是分不开的。

2、董遇学在“三余”

董遇,字季直,资质鲁钝但爱好学习。他擅长研究《老子》,给《老子》作注解;又擅长《春秋左氏传》,还用红、黑两种笔作批注,区分异同。

有人跟他学,董遇不肯指教,却说:“必须自己先读百遍。”又说:“读书百遍,它的道理就自然清楚。”跟着他学的人说:“我们也急切地渴望着学习,就是挤不出时间。”

董遇说:“应该利用‘三余’来进行学习。”有人问“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解释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连绵的日子,是农作的空余时间啊!”

3、许渊冲:向夜晚偷点时间

在央视节目《朗读者》中,一位96岁老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就给了我明确的答案,一位如此高龄的老人终其一生都将自己奉献给了翻译事业,现在他仍然每天工作至很晚,甚至是凌晨2、3点。

4、季羡林的“一只耳朵去听”

国学大师季羡林之所以能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孩子成为世界知名的大学者,靠的是惜时如金.以勤补拙。他珍惜时间到了几近苛刻的程度。季羡林利用一切时间的“边角废料”,会上、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甚至自行车上,特别在步行时,脑海中思考不停。

成为名人以后,季羡林也每每被各种各样与学术无关的会议困扰。这对于惜时如金的学者来说,本是苦不堪言。

然而季羡林却有自己的妙方,他说自己在参加这些会议时,只用一只耳朵去听,而把剩下的一只耳朵关闭,把精力集中到脑海里构思,写文章。

即使是生病住院期间,凡是输液的时候,季羡林先生总是习惯地伸出左手,留下右手写文章。季老一生惜时如金,发愤图强,学贯中西,堪称后世典范。

5、珍惜时间的鲁迅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非常珍惜时间。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确实惜时如命,他把别人喝咖啡、谈天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鲁迅还以各种形式来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和工作。

在北京时,他的卧室兼书房里挂着一副对联,集录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句诗,上联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见太阳落山了还不心里焦急),下联为“恐鹈鸥之先鸣”(怕的是一年又去,报春的杜鹃又早早啼叫)。

书房墙上还挂着一张鲁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照片。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写道:“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用这朝夕相处的对联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紧时间。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惜时如命的精神,鲁迅在他56岁的生命旅途中,广泛涉及自然、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一生著译一千多万字,留给后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囤梦辞取(2022-07-13 12:12:54)回复取消回复

    ),《中国古诗词三百首》(1999)。英文译著主要有《西厢记》(1992)、《诗经》(1993)、《宋词三百首》(1993)、《楚辞》(1994)、《中国古诗词六百首》(1994)、《汉魏六朝诗一百五十首》(1995)、《

  • 闹旅闹旅(2022-07-13 05:03:42)回复取消回复

    兼诗词两体制,英法两语种,如十八般武艺之有双枪将,左右开弓手矣!"迄今为止,有哪一位外国学者能够用中英文互译?有哪一位中国学者用英法两种外语翻译过中国的诗词?韩沪麟在论及许渊冲时说得不错:"他能用英、法文把唐诗宋词翻译出版,就是硬功夫。"1999年,

  • 怎忘吝吻(2022-07-13 06:48:54)回复取消回复

    .以勤补拙。他珍惜时间到了几近苛刻的程度。季羡林利用一切时间的“边角废料”,会上、飞机上、火车上、汽车上,甚至自行车上,特别在步行时,脑海中思考不停。成为名人以后,季羡林也每每被各种各样与学术无关的会议困扰。这对于惜时如金的学者来

  • 拥嬉倥絔(2022-07-13 07:01:49)回复取消回复

    有哪一位中国学者用英法两种外语翻译过中国的诗词?韩沪麟在论及许渊冲时说得不错:"他能用英、法文把唐诗宋词翻译出版,就是硬功夫。"1999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人文学院的10位教授,联合提名许渊冲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诺

  • 闹旅浪胚(2022-07-13 09:08:08)回复取消回复

    终点,许老先生还拿了一个奖,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