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食物更健康总结陈词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餐好还是西餐好总结陈词?
- 2、西方食物与人类健康
- 3、英文辩论赛 中西方食物哪个更健康
- 4、西方人吃那么多垃圾食品还有肉食,为什么还很健康?
- 5、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是什么?哪种饮食习惯更健康?
中餐好还是西餐好总结陈词?
中餐讲究色香味俱全,西餐讲究食物搭配;中国
烹饪
中对于蔬菜,国人的饮食习惯是炒了吃,在大火炒的过程中有好多种营养素在高温下已被损失掉,西餐吃法是以生吃为主,蔬菜中的维生素C的摄入量大大提高,生吃当然比熟煮有营养;中餐由于大量使用味精,味道重,可口好吃,但可口好吃不见得健康。西式的烹调方法更用心去关注菜郩的原材料本身,适合什么样的烹调方法,去做出能够满足人在各种营养方面的需求。
中西餐饮食各方面对比:
食材:西餐只选精细部位和品种;中餐任何具有可食性的材料。
烹调油:西餐橄榄油,色拉油;中餐任何动植物油。
调料:西餐进口植物调料;中餐大量使用味精。
厨房:西餐像工厂;中餐烟熏火燎,满头大汗。
加热:西餐烤,扒,煮;中餐油炸为主。
环境:西餐格调浪漫有品味;中餐平淡无奇乱哄哄。
餐具:西餐刀叉盘勺分餐不交叉;中餐快子盘碟共餐易交叉感染。
菜品成本:西餐较高;中餐较低。
花费:西餐可预测控制,易各自付账;中餐不可预测,AA制只能平均。
调查结果:西餐不超标;中餐能量超推荐量112.6%蛋白质脂肪超推荐量2-3倍,碳水化合物不到推荐量50%。
后果:中国超重肥胖相关疾病上升。
但是,健康与否是由食材,烹调方式和食用的份量/搭配比例决定的,不能简单的用中餐西餐来区分。
西餐里有不健康的炸/烤/烧烤的肉类和又油腻又咸的配菜,也有健康的沙拉和全谷类主食。中餐里有不健康的炒/油焖/腌的肉类菜式,也有健康的清蒸/水煮海鲜和蔬菜。
西餐里厨师完全按食客的要求煎烤,并不加调料。调料在桌上,由食客自己加。中餐却有现成菜谱,菜怎么做完全听凭厨师的意志,食客是否喜欢,厨师才不会管。
中餐的营养成分:中国居民传统膳食是以谷类事物为主要能量来源,这样的膳食结构在营养学上称为高谷类膳食,它含有一定数量的蔬菜、水果。由于中国居民传统的烹饪技术及对口味的要求,许多蔬菜在洗、切、煮等过程中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健康物质被剔除了。由于谷类食物蛋白质含量不高,其氨基酸组成又不完善,导致这类膳食钙的摄入量不足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利用率低,维生素含量也明显不足。
西餐的营养成分:发达国家流行的是过盛型膳食,以肉类物质为主要能量来源,以肉类、动物内脏、奶制品等主,强调了钙、磷、钾、锌等微量元素的摄入。其特点是含能量密集过多,富于油脂和食糖而缺少复合碳水化合物。过盛型膳食营养素供给不足,会导致营养不足,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症。但由于油脂和食糖摄入过多,加重了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胃的疾病,同时这也是肥胖病、心血管病与糖尿病的根源,同样不利于身体健康。
西方食物与人类健康
西方的饮食结构易造成营养失衡。西式快餐具有“三高”和“三低”的特点。“三高”,即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三低”,即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西式快餐产品大多能量高、营养不均衡,易导致肥胖,诱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在国外被称为“垃圾食品”。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营养过剩正在危害人类健康,由此造成的慢性病的发病率大幅度提高,每年死于这类病的人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45%左右。而导致这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度发达的文明所带来的饮食误区和营养偏颇,被称为“文明病”。常言道“病从口入”,过去多指吃了不洁食物致病.
西式快餐中多数食品含有丙烯酰胺和反式脂肪酸等有害物质。自从2002年4月瑞典宣布在高温烹饪食品中发现丙烯酰胺以来,食品中存在丙烯酰胺的问题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丙烯酰胺是一种水溶性的很容易被生物体的消化道、皮肤、肌肉或其他途径吸收的物质。大量的动物实验已证明其神经毒性,可引起神经损害。它是一种已知的三类致癌物,动物实验表明其具有致癌活性。WHO官员公开指出,凡与食品有关的癌症中,30%~40%与丙烯酰胺有关。科学家发现,丙烯酰胺主要产生于高温加工食品中,食品在120℃以上的温度加工,就可以产生丙烯酰胺,而且含量随加工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是由于食品中的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在较高的温度下发生美拉德反应,生成丙烯酰胺。近几年,各国对700多种食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炸薯条、面包、饼干、薄脆饼、甜食脆皮、爆玉米花、炸鸡块等煎炸和陪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几乎都存在较高的健康危害风险。反式脂肪酸是将液态植物油加氢硬化,由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的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氢化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可占80%~70%。氢化油可以生产人造黄油,也可以直接用于烹饪食品,使用氢化油制作的食品货架期明显延长并可稳定食品风味。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人造脂肪来自植物油,不会像动物脂肪那样导致肥胖,多吃无害。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却让人们逐渐看清了其真面目:反式脂肪酸影响人类内分泌系统。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反式脂肪酸是导致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欧美国家纷纷对人造脂肪进行立法限制,同时提醒人们要尽可能少地摄入人造脂肪。
与此相对应,中国主食具有明显的营养性和安全性优势。我国传统饮食结构是科学合理的。它以谷物为主、搭配足量的豆类及其制品,副食主要是新鲜蔬菜等天然食品,且不进行精细加工。使用的辅料中,糖主要是传统的红糖,且使用量较少;茶为日常大众化的天然饮料;烹饪大多使用植物油,肉、蛋、乳等动物性食品作为副食。以谷物为主食是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最突出特点,主食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素。在这一传统膳食结构中,约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谷物主食。虽然钙、铁、锌等微量元素供应不足,维生素A及B 族维生素相对短缺,但传统食品结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成为长期传承下来的饮食习惯。
中国传统主食是安全健康的。中国食品由于熟化方式、熟化温度以及水分含量等条件的不同,对其安全性影响不同。研究表明,面条、馒头、水饺等中国主食中不含丙烯酰胺。中国主食是低温蒸煮,都是用水作介质,加工温度在100℃左右,比烘、焙、烤、烧、煎、炸的温度都低得多,没有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条件。中国主食是一种更安全健康的食品,越来越引起西方学者的注意。近几年,欧美食品企业和科研机构兴起研究中国主食的热潮,不仅仅因为中国主食市场巨大,还因为中国主食更健康。因此,我们更应大力弘扬中国主食文化,并在完善中不断发扬和传承。
英文辩论赛 中西方食物哪个更健康
中国菜在我们不经意见都流露出养生的概念,还有原生态,比如我们都注重吃时令蔬菜,烹饪的方法通常是蒸煮炒焖,而西方事物多油脂,高能量,烤的很多
Chinese
food
when
we
see
all
inadvertently
revealed
the
concept
of
health,
as
well
as
the
original
ecosystem,
for
example,
we
all
pay
attention
to
eating
seasonal
vegetables
and
cooking
methods
are
usually
fried
cooking
stew,
and
the
West
more
than
things
fat,
high-energy,
a
lot
of
baking
西方人吃那么多垃圾食品还有肉食,为什么还很健康?
这真的是假象,毫不夸张的说,西方人的平均寿命是用钱堆出来的。西方国家尤其是吃垃圾食品、肉比较多的美国,医疗水平的发达以及医保体系的健全,救了不少人的命。但是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居民平均寿命79.3岁,平均健康寿命在69.1岁。也就是说,最后的这10年不是健康寿命,是生命质量非常差的。健康寿命是指可以生活自理,有幸福感的生命状态,而美国居民的这最后十年往往是与疾病抗争,幸福感直线下降、医疗成本直线上升的10年。去了美国才知道,枕头屁股真的是满大街可见!
身体的脂肪堆积是非常具体的危害健康的指标。它不但堆积在皮下脂肪,也会堆积在血管内壁。血管内壁脂肪堆积过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主要原因。脂肪过多也会导致代谢紊乱,影响血糖和内分泌。血糖调控失灵的结果,就是终身无法治愈且并发症很多的糖尿病。很多女性也因为肥胖导致多囊卵巢综合症、皮肤暗沉老化等等不健康的状况。
1、首先中西方人的体质不同,饮食习惯当然也不一样。东方黄种人的饮食结构与西方白种人的饮食结构,有着本质的不同。炎黄子孙以谷物、猪肉等为主食,且腐熟而食;西方人,以蔬菜、牛肉等富含纤维、维生素、化合物之食物为主食。而且西方人也并不是天天吃煎炸食品,像蔬菜沙拉什么的也是他们常有的桌上餐。2、按中医五行学说来讲。黄色在五行中属土,在人体主脾胃。故黄种人脾胃消化功能最好,也讲究饮食文化。黄种人的特点是,个子较矮,性格憨厚,智力发达,头脑灵活。黄种人食五谷杂粮,故而肌肉不发达,丰满圆润是黄种人的身体特点。五谷多的是热量、脂肪,含纤维物质很少。肌肉不发达,主要是先天的种族遗传与饮食之特性造成的。
3、烧烤也有健康的烧烤方式,外国的煎也和我们的不太一样,我们通常是大锅热油煎炸,而他们煎牛排什么的方式和我们的煎炸很不一样。4、也不能一定说外国人的体质比我们健康,他们三高患者大有人在,只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的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很多人舍弃蒸煮食品,而是经常吃一些垃圾食品、高脂肪、高热量或煎炸食品。
维持多样化的饮食、增加每周的运动时间、维持有张有弛的精神状态,这样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一个长线的目标。任何放纵皆有代价,如果年轻时任意挥霍总的来说就是会缩短享受人生的总时长。等到终点临近的那一刻,大多数人会后悔。所以,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快乐,但是也要有所节制。把“甜”滞后一点,让自己在能承受的范围内更偏向于健康。比如戒烟、限酒,减少荤油大肉。通过一点点的努力才能获得更有质量的生命。
首先,跟老外住在同一屋檐下才知道,他们的食物非常简单,早餐面包黄油果酱加咖啡。午餐就是简单的三明治加茶。晚餐是他们最重视的一餐,牛排羊排猪排是主要的肉类,拿黄油煎开,或者烤箱烤熟。其次各种蔬菜,西兰花,土豆,洋葱,胡萝卜,基本就是这几类,拿水煮开即好。然后就是盐跟番茄酱之类的。这就一天完事了。
其次在饮食方面,牛奶,对欧洲人影响特别大。我刚来的时候,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去看了医生,天价医生只是问了下问题,聊了一会大概5分钟,就要价75刀,还是学校医生,比外面便宜很多。说我乳糖不耐,让喝zero lact 没有乳糖的牛奶。还真是可以,确实不怎么拉肚子了。这里的所有食物,基本都会有黄油,奶酪,老外特别喜欢,个顶个的喜欢。有次跟澳洲的朋友聊天,白人老人,他说亚洲人体质不好,因为喝牛奶少,再就是亚洲人体质会对牛奶过敏,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拉肚子。我们都知道蛋白质对人体至关重要,人体代谢生长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牛奶因为富含蛋白质且低能量,被人们誉为最有营养的食物。相对来说,洋人都强壮,身体也很高,
这跟牛奶不无关系。举个自身的例子,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饭,特别穷,所以身高只跟父亲差不多。相反,亲戚家,家里小时候条件好的,兄弟姐妹都很高,男的180以上,女的170。而我跟我弟弟,都跟父亲一样,175不穿鞋。洋人都很高,但是国外的华人相对来说,都是南方人,身材相对瘦小很多。我穿鞋178左右,在这边不算矮。很多老外说我真高,我鄙视的回复到,我只是国内的平均身高。我说我们北方人很高有木有。恨透了牛奶,出去吃饭基本全是西餐,因为跟外国人一起吗,没得选择。所有的食品西餐,都有牛奶。有机会吃中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说的有点多,就是说牛奶很重要,对个体生命周期有直接影响。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食品,在国外的确非常流行,因为他们真的特别便宜,午餐基本就是5刀,一个汉堡,薯条,可乐,还有两个鸡翅。相比较中餐价格,一碗米线或者拉面都要12,对本地低收入人群来说,5刀能有这么多吃的,而且能够吃。他们更愿意每天都吃这个。导致的后果就是,这群受众群体都很肥胖。所谓高能量高热量得垃圾食品,全世界都一样。为何他们的特别长寿呢?据我观察,我身边的本地白人,一周能吃一次这些快餐都算多的了!大部分人还是吃一些自己做的,基本就是蔬菜肉的晚餐。对于天天吃快餐的人,我敢说,他们都不属于健康长寿那一类人群里吧。
改变目标,放弃老套迂腐的养生术,换成更时尚的生活方式,也许更能体会快乐。比如从锻炼中找到自律带来的成就感,从健康饮食中体会生活的仪式感和新鲜事物的美好滋味。这些正向积极的生活方式不但不会让你觉得被束缚,更是能彰显个人品味,是一个十分有品质的个人标签。比起中年油腻男,我们当然更喜欢清爽有腰线的时尚大叔。
根据2015年全球最新肥胖指数,美国的肥胖率已经达到了31.8%(不含超重),位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11名。美国每年有120000左右的人因为肥胖相关的疾病而死亡,其产生的医疗开支1470亿美元左右,占美国医疗开支的6%到12%。预计在2030年,美国肥胖人口比例将上升到42%,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将增加5500亿美元。
至于欧洲国家方面,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16年就公布过一份欧洲的肥胖报告,其中指出,欧洲国家会在2030年面临非常严重的肥胖危机,超过50%的欧洲居民体重将超重。世卫组织也提醒道,欧洲国家必须尽快针对肥胖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而包括儿童肥胖的问题都应该要认真考虑。
随着西方饮食文化影响全球,例如吃油炸食品、各类的汉堡包、各类肉罐头、喝各种碳酸饮料、啤酒。很多人的饮食喜好、饮食结构都开始改变了,这就会摄入大量的脂肪,形成脂肪的堆积,最终导致超重、甚至肥胖。可以这样说,随着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高糖、高盐、煎炸)向全球的输送和扩张,最终造成了全球性的肥胖率增长。首先看看日本方面。日本的膳食方面,众所周知,是非常合理的。除了汤十分浓厚的拉面,其余的食物都荤素搭配、少油炸、比较清淡、鱼类比较多。日本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花了非常多的钱,其医疗体系可以说是非常成熟了,接近20%的GDP都花费在了医保方面,可以说非常惊人。日本的犯罪率低、严格的环境保护、优异的空气质量、严格的食品品质监管都是其人口长寿的原因。看看新加坡方面。岛国新加坡拥有先进的医疗设施,还有被称为“奇迹”的医疗体系,这无疑能使新加坡人长寿。此外,新加坡对于食品安全、香烟、酒精的把控也是重要的原因。至于瑞士方面。瑞士作为中立国,政府稳定,经济上也十分富裕,人均GDP已经接近中国的十倍,常被称为地球上最快乐的国家之一。当然再加上良好的环境、好的水质、好的空气、发达的医疗设施,保证了瑞士人的长寿。
中国饮食文化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别是什么?哪种饮食习惯更健康?
差别嘛,简单来说就是包含的观念、方式和对象不同。
一、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人喜好小而精。说起烹饪食物,营养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只要有营养,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_←。因此,哪怕西餐中国化,我也是相当吃不习惯滴~
恰恰相反,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远远超过“营养”,饮食的美性追求也压倒了理性——你看那各式各样的菜色,这么香、辣么美。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的色、香、味俱全的特点——这大概是我作为吃货如此爱国的原因吧(≧▽≦)
二、饮食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也影响了民族性格。
在中国,任他什么宴席,任他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确实不大卫生,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与之不同的,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也只是陪衬罢了。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三、饮食对象的差异
由于西方人普遍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足见中国饮食在用料方面的随意性之广博。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实际上,在中国人的菜肴里,素菜是平常食品,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的以植物为主菜,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
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另外,西方人喜欢一日多餐,这比中国人的一日仅二三餐科学。
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动物内脏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不宜多食;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西方人喜清蒸食品(营养物破坏较少),而中国则偏爱热炒(营养物破坏较多);西方人已意识到被称为“红肉”的牛肉、马肉和羊肉等是导致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病因之一,亦意识到红肉的脂肪也是前列腺癌及心脏病的致病因素之一,注意到一周吃一次红肉。中国的不少报刊也多次报道过红肉的问题,但目前中国人却未能引起到足够的重视。
因此,从这几方面来看,没有绝对的哪种饮食习惯更健康,或许,楼主可以取二者长处,创造出中西合璧的健康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