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发展历程(财务软件发展历程)
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四个阶段?
发展阶段
信息系统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定的环境下才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会计的本质特征。以信息系统化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能适应具体社会环境的要求。 根据信息技术(数据库、网络、通讯、人工智能、多媒体、感测和识别、光电子技术等)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程度、以及本身是否克服了传统复式簿记的弊端将会计信息系统模式划分为四种: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
(15世纪) 其核心是会计恒等式、会计循环、会计科目表、分录和账簿。 该模式可追溯到l3、l4世纪威尼斯商人的借贷记账法,后由意大利数学家、近代会计之父卢卡·帕乔利经过6年调查研究和整理,于1494年11月10日出版了《数学大全》一书。该模式一直延用至今。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20世纪50年代) 电子计算机应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之中,即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该模式正逐步取代手工会计信息系统。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政府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开发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E在费城公诸于世。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的变革,标志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横向扩展,最后形成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纵向发展并按职能结构可分为“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准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20世纪60年代末) 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数据库会计的理论模型可以追溯到1939年,由戈茨(Goetz)提出,该系统是保存最原始状态的数据,以便数据可以按照最切合每一个用户需求的形式进行组织。遗憾的是,在建立数据模型时,主要按传统会计模式的数据逻辑模型组织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更多的分类操作;只描述与复式记账会计体系有关的数据,未能用先进的数据结构描述会计处理的对象本身,以便系统能产生更多的视图。
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1982年) 1982年7月,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会计系教授麦卡锡(Me.Carthy)在《会计评论》上发表了题为《REA会计模型:共享数据环境中的会计系统的一般框架》的论文,提出了REA模型,标志着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 随着数据库、网络技术的发展,REAL模式是理论最完善、研究最系统、变革力度最大、成果最多的一种创新模式,极有可能成为未来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模式。其核心是集成,集成业务处理、信息处理、实时控制和管理决策。它不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而是面向整个企业管理,从详细记录最原始经济业务事件的属性或语义表述于数据库中开始,而不是从记录经过人为加工后的会计分录开始,其基本元素不再是科目、分录、账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克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弊端,因此称其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简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变迁
会计信息系统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运用的。起初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由企业自制,后来出现了用 会计信息系统操作流程
友、金碟等财务软件公司,财务软件的发展逐渐走向规范与成熟。从20世纪90年代末,传统的财务软件的缺陷渐渐显现出来,企业不再简单地要求软件系统进行记账与报表输出,还要求软件系统能够提供业务相关的成本、盈利以及绩效等方面的支持信息,这就促使财务软件逐渐向ERP等高度集成化的软件发展,国内各大财务软件厂商也纷纷从单独的财务软件设计转型为ERP厂商。ERP是基于企业价值链的现代管理系统,它集企业的物流、价值流和信息流于一体。会计信息系统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是ERP中的重心,是整合企业各个部门各种资源的最佳手段,完全实现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一体化以及财务业务的一体化。ERP中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差异。设计的着眼点不同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时,是站在会计部门会计的角度去设计,而不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这样设计的会计软件一般总是不能迈出会计部门的范围,所形成的会计信息系统,信息流只能在会计部门内部流动,形成了信息孤岛,而信息孤岛间的信息流动往往不能以原始的形式流动,而需要转换成纸制凭证。
会计信息化发展经历了哪三次浪潮?
会计信息化第一次浪潮(1979年-1996年):我国会计信息化应用事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计算机辅助会计核算试点,开启了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的序幕。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改革开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经济环境促使会计不断变革,同时也对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提出了新的需求。个人电脑和局域网技术的问世,为企业开创会计信息化事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环境,掀起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第一次浪潮,企业会计信息化事业进入了由单项会计数据处理(EDP)阶段到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会计信息化第二次浪潮(1997年-2007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深化发展时期。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面临着全方位的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竞争,导致企业对管理、决策和市场信息的高度需求,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所生产的会计信息“滞后性”和“孤立性”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企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数字化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平台和手段。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问世和应用,为开展企业整体信息化提供了IT环境,掀起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第二次浪潮。ERP系统席卷了信息化市场,推动了企业级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级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功能、结构和性能上比部门级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完备和优化。
会计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2008年-至今):本世纪互联网、移动通讯、物联网、智慧地球、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催动了网络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信息化步入了以规范化、标准化、知识化,智能化、互联化、云化、社会化、产业化为主要标志的会计信息化第三次浪潮的变革时代。财政部、工信部、国资委等监管部门起到了引领我国会计信息化步入第三次浪潮的作用。以2008年11月12日,财政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资委、审计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成立了全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为起点,发布了一系列信息化的指导意见、发展纲要、系列标准及其实施通知等,为发展和规范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起到了核心作用。
ERP的发展历程及内容是什么
ERP的发展历程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定货定点(order point
system):最开始的库存管理,它是一种以统计方式来控制库存,即当实际库存降低到顶点或不低于安全库存时,按规定的订货数量提出订货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其最大的缺陷是它没有按照物料真正需求的时间来确定订货日期。
2、六十年代: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计划),60年代中出现的一种管理技术与方法。是一个生产计划与库存管理系统,在需要的时间里得到恰好需要得物料数量。缺陷MRP(物料需求)计划,出现到成功应用,只局限于物料的管理,还达不到企业生产管理要求
3、七十年代:Colsed-Loop
MRP,闭环MRP(物料需求)计划,出现到成功应用,只局限于物料的管理,还达不到企业生产管理要求,于是,在MRP的基础上,对其功能上进行了扩充,把优先顺序计划、能力计划、优先顺序控制与能力控制等四大基本功能,即:把能力需求计划CRP(Capacity
Requirements Planning)、采购计划和车间作业等纳入,从而使计划更加切实可行。成为MRP+。缺陷库存计划与物料信息集成\与其它作业无联系
围绕物料需求计划而建立的系统,包含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与其它计划功能。进一地,当计划阶段完成并且作为实际可行的计划被接受以后,执行阶段随之开始,这包括投入/产出控制、车间作业管理,派工单以及来自车间及供应商的托期预报。“闭环”一词所指的,不仅包括整个系统的这些组成部分,并且包含来自执行部分的反馈信息,目的在于使计划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有效。
4、八十年代: 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生产、财务、销售、工程技术、采购等各个子系统集成为一体化系统。,缺陷对人、财、物、管理,对企业归类、典型的生产方式。
MRPII:对于制造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种方法,MRPII也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的功能:经营规划、生产规划、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以及由关能力和物料的执行支持系统。这些系统的输出与各种财务报告集成在一起。制造资源计划是闭环MRP的直接发展和延伸。MRPII也称基于网络的管理系统。
MRP II 是以面向企业内部业务为主的管理系统,
不能适应市场竞争全球化、管理整个供需链的需求;
• 多数MRP II
软件主要是按管理功能开发设计的,不能适应业务流程变化的需求灵活调整;
• MRP II 的一些假定(批量、提前期)不灵活
•
运算效率低(MRP/CRP)不能满足实时应答
5、九十年代:在MRPII之上扩展了管理思想,多种经营、混合生产模式。无本质上的变化与改进,只是在内容范围上包涵得更广、涉及的范围更大
6:今天:今天的ERP的概念外延可能更加广泛,几乎是企业信息化的代名词。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从计算机投入商业使用到现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面向事务处理阶段
面向事务处理阶段也是部门内的信息集成的阶段,它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开始阶段和扩展阶段。在开始阶段,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使员工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处于开始阶段的信息系统的典型例子是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到了扩展阶段,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在业务处理自动化的基础上,对业务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向个别的部门提供一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1996年,我国所提出的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财务软件就属于扩展阶段的信息系统产品。
2. 面向系统阶段
面向系统阶段也是企业内过程集成的阶段,此时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信息处理的实时程度,为企业提供战术决策的相关信息。MRPⅡ、ERP等管理软件属于面向系统阶段的信息系统产品。
3. 面向决策阶段
面向决策阶段也是企业间的过程集成阶段,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相关信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CRM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等都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实体实现集成的途径。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历经20多年后,已经进入面向事务处理阶段的后期,即扩展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矛盾在于充分发挥IT技术以满足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需要,是以如何充分利用IT技术作为关键点。但出于各种原因,我国多数企业尚难以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