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能不能抑制蛋白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作用)
本文目录一览:
- 1、糖皮质激素有机大作用
- 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禁忌症相关知识点包括什么?
- 3、糖皮质激素的8大副作用?
- 4、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平喘机制是?
- 5、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 6、糖皮质激素具有哪些功能?
糖皮质激素有机大作用
(1)糖皮质激素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内糖元异生,增加糖元贮备,还能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升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缺乏糖皮质激素时,血糖下降,饥饿时更加严重,甚至有发生死亡的危险。
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随组织而不伺,主要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分解,并抑制氨基酸进人肝外组织,使血中氨基酸升高。对肝脏,则促进蛋白质合成。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和骨质疏松等。
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二是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四肢脂肪减少,而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明显增加,称为向心性肥胖。
2)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作用于血细胞: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使胸腺和淋巴组织萎缩,使血中的淋巴细胞破坏,因此常用于治疗淋巴肉瘤和淋巴性白血病。它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分解嗜酸性粒细胞,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在血中含量减少。因此,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指标之一。
作用于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能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血管紧张性降低,因而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外周循环衰竭。
作用于胃肠道: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因而有诱发或加重溃疡的可能,药用时应予以注意。
作用于神经系统: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过多则出现思维不能集中,烦燥不安以及失眠等现象。
(2)影响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因素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一方面受下丘脑—腺垂体调节,另一方面受糖皮质激素在血中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经垂体门脉运送到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随体循环血液到肾上腺皮质束状带,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促垂体区与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有联系。因此,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创伤,精神紧张等,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从而加强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的活动。
2)反馈调节:血中糖皮质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它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同时抑制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这种负反馈作用,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负反馈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会暂时失效,于是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大大增加,增强了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禁忌症相关知识点包括什么?
临床应用:1、替代疗法: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
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3、呼吸疾病:支气管哮喘是由单纯气道平滑肌功能性过度痉挛深化为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理论。此种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如肥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其主要的作用有: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小血管收缩,增高其内皮的紧密度,减少血管渗漏;抑制炎症细胞的定向移动;活化并提高呼吸道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阻止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组胺酸脱羧酶,减少组胺的形成等。但不同激素使用疗效差异有显著性。通过以上对照结论表明甲强龙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引起水钠潴留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抑制等不良反应轻。地塞米松虽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起效慢,因在体内由肝脏转化为泼尼松后起效,且半衰期长对HPA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对糖代谢的影响大。故两者比较甲强龙因起效快、半衰期适中、抗炎作用强、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4、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
2) 过敏性疾病:GCS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
5、治疗休克: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
6、血液系统疾病: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7、 皮肤病: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8、 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之一:有研究认为应用地塞米松的疗效好于强的松,因能透过血脑屏障可以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止白血病复发,其所治疗的患者持续缓解时间延长。
糖皮质激素的8大副作用?
1.诱发或加重感染,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伏的感染灶扩散或使感染灶复燃。
2.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初期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此外,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创伤病人的伤口愈合,在儿童可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而造成负氮平衡,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5.消化系统并发症,长期使用时可使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加重,在合用其他有胃刺激作用和药物时更易发生此副作用,对少数病人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
6.白内障和青光眼,糖皮质激素能诱发白内障,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糖皮质激素还能使眼内压升高,诱发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恶化。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眼内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糖皮质激素,使眼前房角小梁网结构的胶原束肿胀,阻碍房水流通所致。
7.骨质疏松或脊椎压迫性骨折,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是各种年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严重的合并症,肋骨以及脊椎骨具有高度的梁柱结构,通常受影响最严重。这可能与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钙磷排泄,抑制肠内钙的吸收以及增加骨细胞及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8.神经精神异常,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如欣快现象常可掩盖某些疾病的症状而贻误诊断。又如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等,甚至出现明显的精神病症状,某些病人还有自杀的倾向。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会诱发癫痫的发作。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平喘机制是?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主要成分也就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淋巴和皮肤细胞的蛋白质分解。从而抑制过敏性应激反应,达到相应的平喘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既可以减轻或防止急性炎症期的炎症渗出、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也可减轻和防止炎症后期的纤维化、粘连及瘢痕形成。
(2)免疫抑制作用:对免疫反应过程的多过环节具有抑制作用。既能抑制巨噬细胞和其他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减弱其对抗原的反应,减少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细胞的数目;还能抑制免疫复合物基底膜,减少补体成分及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3)抗毒素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所致损害作用有一定保护作用,对细菌外毒素所引起的损伤无保护作用。
(4)抗休克作用:对各种休克都有一定疗效,可增强机体对休克的抵抗力。其抗休克作用与其稳定生物膜、保护心血管系统有关。另外,其抗炎、抗免疫和抗毒素作用,也是其抗休克作用的组成部分。
(5)影响代谢:如升高血糖、促进肝糖原形成,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大剂量还增加钠的重吸收和钾、钙和磷的排除,长期使用可致水肿、固执疏松等。
糖皮质激素具有哪些功能?
糖皮质激素主要有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分泌,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代谢,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在于能降低机体对来自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反应性,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使用药理剂量时则呈现广泛而复杂的作用,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
(1)抗炎作用。对各种致炎因素(如细菌性的、化学性的、机械性的和免疫性的)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免疫抑制作用。能解除许多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抑制过敏性反应的过程。
(3)抗毒素与退热作用。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急能力,减轻细菌内毒素对机体的危害,缓解毒血症症状。另外,对严重中毒性感染如败血症等,能减少热原的释放,抑制体温中枢对内热原的反应,降低或防止体温升高,具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热效果。
(4)抗休克作用。抗休克作用与它们的抗炎、抗过敏、抗毒素作用以及阻断α-受体、解除小动脉痉挛、兴奋心脏收缩、改善微循环等的作用有关。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皮质醇)、泼尼松(强地松)、地塞米松(氟美松)、氢化泼尼松(强地松龙)、肤轻松(仙乃乐)和去炎松(氟羟强地松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