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大豆信息 > 正文

大豆信息

赵普知识点(赵普的优点)

hacker2022-07-07 16:29:29大豆信息97
本文目录一览:1、与赵普有关的典故2、关于赵普的资料

本文目录一览:

与赵普有关的典故

半部《论语》治天下 相关信息: 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绝不是一个学问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会有“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震聋发聩的名言传世。 赵普原本是淮南滁州的一名乡村教师。公元956年,为了争夺淮南江北地区,后周大将赵匡胤率领大军与南唐守军在滁州打了一场恶仗。由于得到了赵普的帮助,赵匡胤大获全胜,为他日后的帝业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从此以后,赵普便被视作心腹,如影随形地追随赵匡胤建功立业。宋朝建立后,赵普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又辅助宋太祖统一了南中国。到了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赵普一生先后三次做宰相,这在宋代并不多见。按理说,赵普身居宰相高位,又是颇受倚重的开国元勋,只须照章办事即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可是,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概言之,赵普的后半生是:因专横跋扈而受制约、因贪图钱财而受猜忌、因不学无术而受轻蔑、因结党徇私而遭罢黜。就其秉性来说,来自大臣的不满,来自皇帝的约束、猜忌,甚至是罢黜,都不是不能忍受,使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君臣上下对他的轻视。而“半部《论语》治天下”正是在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一句牢骚不平之语。 宋初君臣认为,鉴于五代时期“大者称帝,小者称王”、“群犬交吠”般纷乱政局的根源在于藩镇拥有重兵,不受中央节制。而要避免宋朝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就必须“兴文教,抑武事”。为了培养更多的文士,中央政府“崇建太学,教养多士”,还迅速恢复和完善了科举考试制度,加紧选拔文人充实各级官僚队伍。宋太宗更是明确提出,要“与士大夫治天下”。君臣上下,注重文教蔚然成风。 相形之下,赵普的学力已明显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宋史》卷256本传记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太祖曾多次向赵普问及前朝制度,他都无以对答。最使赵普难堪的一件事发生在宋太祖乾德初年,事情的经过是:“乾德建元,太祖谓古所未有,韩王(赵普)称誉,卢(多逊)曰:‘王衍在蜀,曾有此号。’太祖大惊,以笔涂韩王面曰:‘尔怎得及他!’韩王经宿不敢洗”。这段话出自赵绍祖《读书偶记》,《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也记载此事,却多有不同,言太祖还说了一句话:作相须读书人。分明是说,你赵普并不是一个读书人,而不是读书人就不能做宰相。如此看来,赵普后来在仕途上的失意就成了必然。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这是他自当年滁州之战结识赵匡胤以来,第一次远离政治中心。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普第二次出任宰相。赵普由野入朝,几年间朝中任用了更多的文人,已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赵普昔日不学无术的劣势也就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君臣们也越发认为赵普的学养不够了。据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记载:“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就是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原生态”。从赵普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其强烈的情绪化色彩,这完全是一种牢骚不平之语:言外之意是说,我读书范围是不出《论语》一书,可我当年能够靠它帮太祖平定天下,现在仍然能够靠它辅佐陛下您把天下治理好。现今满腹经纶的文臣儒士遍布朝野,哪个又能有我的功劳大、能力强呢?——恐怕这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那么,赵普的一句牢骚话何以会如此引人共鸣、传之久远?依笔者浅见,一为《论语》一书影响之广,一为“治天下”之意识深得士子之心。《论语》一书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自战国初年成书以后,在儒家经典中并不占重要地位。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诗》、《书》、《礼》、《易》、《春秋》为儒学“五经”;到了东汉因倡导孝道,在“五经”之外又加上《孝经》和《论语》,变成了“七经”,这是《论语》第一次跻身于“经”;到唐代变化较大,除了《诗》、《书》、《易》不作变动,将《礼》分作《周礼》、《仪礼》和《礼记》,另加《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称作“九经”,《论语》未被列入;到唐文宗太和年间,在“九经”的基础上增加了《论语》、《孝经》和《尔雅》,称“十二经”;到了北宋年间,又加《孟子》称“十三经”,《论语》得以保留。——从汉代到宋代,《论语》几次作为儒家典籍跻身“经书”之列。但是,即使同样是“经书”,也要依照篇幅长短划分等级,《论语》因其篇幅过短,只被看作是“小经”,所谓“小经”就是“大经”的辅助读物,而更多的时候,《论语》是被当作“经”之下的“传”或“记”来看待的。所以,《论语》一书长期作为妇女儿童启蒙课本使用,唐代墓志记载不少妇女居家“常读《论语》”,杜甫在其《最能行》一诗中写道:“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诗中讲的就是这种情况。直到五代后期,赵普在滁州乡下对村童教书,授课范围想必不出《论语》,自己只知道《论语》,也就不足为奇了。 《论语》地位的真正提高,是在南宋时期。理学家朱熹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连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为之详作“集注”,影响深远,《论语》历史性地提升到“大经”的地位。到元明清三代,“四书”完全取代了“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论语》也成了士子必学之书,所以赵普这句话备受学子关注。 其次,儒家倡导“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要学以致用;要为帝王师,主张“格君心之非”。南宋时期的事功学派坚守了这一点,赞赏“勃然有以拯民于涂炭之心”,主张以天下为己任。后世对这种天下意识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这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大优点。所以,赵普的“治天下说”能够引起士人的强烈共鸣。 综观赵普个人的“功名事业”,可谓隆隆其始而未能克终,而他“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牢骚不平之语,反倒成了“千古名言”!其中奥妙,耐人玩味。

关于赵普的资料

姓名:赵普 出生日期:1971年4月24日 属相:猪 星座:金牛当代同名人物CCTV主持人赵普(20张) 身高:175cm 血型:O型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所学专业:艺术专业 籍贯:安徽合肥 出生地:安徽省太平县(今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 民族:汉 嗜好:书法 偶像:很多 最喜爱的书:历代碑帖 座右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所主持的节目:《朝闻天下》《我的今日之最》 主持感言:当台上的主持人不说话时,是最值得你关注的。

所获奖项

中国播音主持作品奖一等奖(政府奖); 中国主持人金话筒奖金奖提名; 三次春燕杯主持人奖(北京市电视艺术最高奖); 北京市十大志愿者; 首届中国希望工程贡献奖;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慈善之星; 北京希望工程大使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桂林站火炬手

编辑本段工作经历

1987--199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装甲兵部队 服役 1990--1995 安徽省体育局 职员 1995--1997 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干部专修班 学生 1997--2006 北京电视台 (期间2001--2005就读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制片专业本科班,学士学位) 2006-- 中央电视台 《朝闻天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硕士学位) 2010年度乙等级双十佳主持人

编辑本段个人经历

从下岗失业到央视著名主持人 每天早上7点打开电视机,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中,朝气蓬勃的新闻主播赵普就以健康、清新、亲和的主持风格,牢牢吸引了中国亿万电视观众的目光。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中国顶级电视媒体的新闻主播,曾经的艰难经历! 人们不禁要问:他是如何实现这种人生大飞跃的呢? 他生长在农村到12岁,会干农活,当过兵,做过工人,当过修理工。后来从单位的人事科下岗了,安徽省体育局(当时叫安徽省体委)的同情,让他到了保卫科工作。他每个月只有几百元钱的工资,但大部分都被他买了有关主持艺术的书籍。为了练好普通话,他将新华字典上的字连同拼音抄成小卡片,一有时间就练习。而为了练好形象和表情,他从书店里搜集来一些印有电视主持人形象的挂历,贴在镜子旁边,对照着模仿。 他的确经历了人生的飞跃,但据他本人讲未做过保安,据说是当时下岗之后,由于人缘较好,的确有某单位让他去给看门这事,但他没去成。有人说,他是故意隐瞒你这段事实,我看不然。因为他把自己摆地摊、爬火车的经历都讲了,没有必要隐瞒这一段。 天方夜谭,山里伢梦想当主持人 1971年,赵普出生在安徽省太平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他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赵普读初中时,他的姐姐和哥哥都想结婚,可家里却穷得连一张新床都难以置办。懂事的赵普考虑再三,决定放弃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参军去!他慷慨激昂地向父母说明自己的理由:“我去参军,既可以为家里节省学费,又能在部队得到锻炼,

还能为家里争得荣誉,复员后没准还能找到工作,是一举四得呢!” 就这样,1987年12月,16岁的赵普离开家乡,到北京某后勤部队当了一名士兵。在新兵连的联欢晚会上,他表演了诗朗诵。在场所有官兵都被他饱含真情的表演打动了。新兵连训练一结束,他就被分配到连队当司号员。 要强的他想:虽然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埋在地下与一块石头又有什么两样?只有朝理想不断努力,有一天机会降临时才会被伯乐发现。 从此,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大部分都被他用来买有关主持艺术的书籍。 为了练好普通话,咬准每一个字音,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将《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字连同拼音抄满6页,折成小卡片,放在衣兜里,一有时间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练习。为了练好形象和表情,他又专门从书店里搜集一些印有电视主持人形象的挂历,贴在镜子旁边,对照着模仿。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赵普的普通话就已练得炉火纯青,就连当初曾笑话过他的同事,也都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他的普通话说得顺溜。 不久,机会真的降临了。1991年,安徽省气象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临时气象播报员。虽然,气象播报员只有短短3分钟的出镜时间,而且还只是一个每月只拿200元劳务费的临时工,但赵普还是决定试一试。 他向气象台主管人事的领导,递上自己的简历。然而,那位领导只是草草地扫了一眼,便丢还给他,面无表情地说:“招聘对象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看到对方如此怠慢,赵普心里难过极了,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错过机会。 于是,他压制住自己的情绪,诚恳地说:“虽然我没上过大学,但我学习了很长时间的主持艺术,恳请您给我一个机会。” 这位领导听赵普的确吐字清晰准确,又经不住他苦苦请求,最终同意让他试一试。经过考核,赵普的综合素质竟远远超过其他竞争者,应聘成功了! 谁能想到,赵普并不满足当一名临时气象播报员,而是想以此做敲门砖,最终成为正式而且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因此,为了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播音主持的知识,赵普报名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的自学考试。从此,他一边当好体育馆保安,一边抽时间做好临时气象播报员,一边自学,每天都忙忙碌碌。 然而,这样准备了近3年,正当他蓄势待发时,一连串的打击突然向他袭来—1994年11月,赵普的父亲因患膀胱癌不幸去世;3个月后,他又意外地接到了体委保卫科“不再续聘”的通知! 越 当代主持人赵普

挫越勇,下岗了还能从头再来 接连遭受丧父和下岗的双重打击,24岁的赵普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第二次下岗后的赵普立即开始在合肥找工作。然而,整整两个月过去了,他连当搬运工的活儿都没找到。 最终他只好拿出了仅有的2000元积蓄,加盟了一个同学的服装摊位,卖服装。 从此,赵普可谓是身兼数职,为了谋生而不得不放弃自学考试。白天,他是服装小店的伙计,为了淘到物美价廉的货物,他必须凌晨赶往千里之遥的武汉市汉正街,与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淘出新货,并且在天黑前赶回合肥;而夜晚,他则是衣着光鲜的临时气象播报员。 虽然服装小店在赵普和同学的精心打理下,生意越来越红火,但每天巨大的失落感却使得他的内心十分痛苦。一种想要成为真正主持人的渴望,仍然强烈地刺激着他的内心。 恰在这时,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干部专修班正在全国招生。这个消息就像一支强心针,扎在了他那梦想“休克”了几个月的心间。他毅然决定报考。但他从招生简章中得知,北广播音系属艺术专业,既要考文化课又要考专业课。文化课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专业课则是寄送本人主持或播音的作品。 此时已是1995年6月,离文化课考试只剩下4个月了,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完整整3年的高中课程吗? 朋友们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赵普想:是男人就要像上战场那样去战斗,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为此,他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从早上5点到子夜一点,所有的时间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即使是上厕所,他也要带上英语单词书,后来索性到一所中学的高三班插班学习。1996年2月,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终于接到了北广播音系的录取通知书! 1996年9月,赵普拿着退出服装店得到的8000元钱,来到了北京。不同于别的公派来参加学习的同学,下岗后的赵普必须在学习之余打工,挣够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为了节省开支,赵普只能在离学校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小小的地下室住下。 随后,赵普开始四处寻找兼职打工的机会。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活儿。想到自己曾经学过篆刻,赵普就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地下通道里摆起了印章摊…… 后来学校老师得知赵普是在一边上学一边挣学费后,为赵普争取到了一个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机会,使赵普每月都能有450元的助学工资。 破茧成蝶,成为央视新闻主播 转眼半年的学习过去了,1996年底,学院开始鼓励干修班的学生外出实习。赵普通过114台查询各家电视台的电话,然后挨家询问:“我是北广播音系的学生,你们那儿能接收我去实习吗?”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查询,赵普意外地获悉北京电枧台正在招聘节目主持人。他立刻带上自己的资料跑去应聘。北京电视台的领导看了他的资料和临场表现后,最终同意给他3个月的试用期。 为了尽早展现个人的主持才能,赵普进台第三天,就主动请缨出镜。但台里只是让他配音。赵普心想:这样长期坐冷板凳,哪里能通过展示自己才能从而留下来呢?必须去寻找机会。当时春节将近,台里一片忙碌景象。赵普觉得越忙越可能出现缺人的情况,便打电话告诉母亲,他春节不回家了……那些天,他日夜守在录播室里,遇到同事们出镜,他就一个声调、一个表情、一段串词细细地揣摩。录制节目的空闲,他就捧着有关主持的专业书籍苦读。 赵普的苦心没有白费。1997年2月12日,大年初六,台里提前录制的一档迎新春的节目,需要一个外景主持人补录一些外景。可是这时台里正式的主持人不是正在录制其他的节目,就是回家过春节还没回来。赵普立刻提出申请,制片人同意后,他扛起摄像机,就冲出了门外,出色地完成了这次外景任务。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一致好评。台里另一个制片人在看过这期节目后,竟主动找到赵普,点名要他主持自己负责的《财经报道》节目。 1997年底,赵普又被选中做《热线律师》的主持人。自此,他开始频频出现在台里的“新闻播音排班表”上,逐渐在台里站稳了脚跟。终于,北京电视台正式与他签订了聘用合同,他真正实现当主持人的梦想了! 到了2001年,赵普已经不满足只做一个单纯的主持人。他觉得,主持人只是负责一个点的工作,而制片人则是负责一个面的工作。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从一个制片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且在非常紧张的主持工作中,挤出时间,到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进修制片专业。 2005年7月,通过4年的刻苦学习,赵普不仅拿到了制片专业的本科学历和学位,而且因为从制片人的角度思考和主持节目,他的主持效果更好了,先后领衔近20档节目,并获得了中国第六届金话筒奖提名。 虽然早已成为北京电视台主持节目类型跨度最大的主持人,赵普居然又攻读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专业硕士,还制定了新的目标:闯进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国顶尖的电

视节目主持人。 2006年初,恰逢中央电视台举办“魅力新搭档”比赛,赵普出人意料地拿着材料去报了名。经过40多天的比赛,赵普从千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三名,果真冲进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央电视台出色的新闻主播之一。 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体育馆保安,到中国顶级电视媒体的新闻主播,赵普的经历告诉人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前一级台阶踩牢,后一级台阶才会再踩在脚下;对每一次擦肩的机遇都不是观望,而是毫不畏缩地抓牢,才会赢得最大的成功!追逐梦想的朋友们,赵普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4日在央视24小时直播的汶川地震节目中,主持人赵普在直播过程中忍不住热泪盈眶。他的这一举动感动了荧屏前的观众。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曾经只有初中学历,曾经当过保安,但他一直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努力拼搏,最终实现

赵普笔记~急

原文: 普少 习吏事,寡 学术,及 为相,太祖常劝 以读书。

字词:年少 熟悉 少 学问 等到 做 劝勉 用

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事物,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劝勉他读书。

原文: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 第, 阖户 启 箧取书,

字词: 放下 自己 大住宅 关门 打开 (qiè)箱子

译文:(他)晚年读书很勤奋,每次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

原文:读之竟日。及 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

字词: 整 等到 第二 古称诸侯或大官的死

译文: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办理政务,处理决断非常快。(他)死后

原文:家人发 箧 视 之,《论语》二十篇也。

字词: 打开 箱子 它,箱中东西

译文: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原来是一部《论语》啊。

原文:普性深沉有岸谷, 虽多 忌 克, 而能以天下事为

字词: 沉着 严肃、刚正 尽管 嫉妒 刻薄 但 “把……作为”

译文:赵普性情沉着严肃刚正,尽管对人常嫉妒刻薄,但能把天下事作为

原文: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

字词: 形容过分拘谨照章办事 言语不多

译文: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的人大多拘谨且遇事沉默不语。

原文:普刚毅果断, 未 有其比。

字词: 他,代赵普

译文: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原文: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 复奏其人

字词:曾经 担任 第二天 又

译文:曾经推荐某人担任某官,宋太祖没有用。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求启用此人。

原文:亦不用。明日,普 又 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字词:还 第三天 再一次 将、把 撕碎

译文:太祖还是没用。第三天,赵普还是上奏这个人,太祖生气了,撕碎

原文:案牍 掷地,普颜 色不变,跪而 拾之 以 归。

字词: 奏章 扔 面容 颜色 连词 回家

译文:他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面 色不改,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了家。

原文:他日 补缀 旧纸,复 奏如初。

字词: 缝补 再次

译文:过些日子,他将旧纸片缝补好,再次像当初一样上奏。

原文:太祖乃 悟, 卒用其人。

字词: 才 醒悟 终于

译文:宋太祖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这个人。

(三)全文翻译: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

教材简析

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中心,选择了“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两件事。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写法。在具体的叙事中善用细节刻画人物是本文最大的特色,人物的举手投足间尽显其品质。写赵普刻苦读书,描写的“阖户启箧取书”的细节,一个“阖”字表明排除一切干扰,专心读书,见决心之大;奏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的细节描写,更是彰显出赵普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教学目标

1、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

3、了解更多学习刻苦、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物的故事。

教学重点

1、 准确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背诵全文。

2、 运用细节描写人物、叙事简洁的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难。上网或者阅读书籍了解作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新课

1、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称赞“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我们在评论他们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常常发现他们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举例,人物故事简单叙述,切忌变成故事大会。)

2、 学生举例,教师补充,引出赵普。

赵普,北宋大臣。后周时赵匡胤的幕僚,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任宰相。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过这么一段话:“臣平生所知,无不出此。昔以其(指《论语》)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简单介绍人物,可以参考页下注释。)

检查预习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再范读全文,最后请个别学生朗读。

纠正字音:箧、牍、缀、卒、吏、论语

(朗读的形式可以多样,但学生在读时一定要注意纠正字音和节奏,力求读出美感和语感。)

学习课文

1、文章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

参考:刻苦读书与奏荐人才。

3、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互动翻译文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关键字词的古今异义。

咀嚼品味

1、 通过文中所写的两件事,请你评价一下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具有超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

2、 试举例说明本文刻画人物时运用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其作用。

刻苦读书:“阖户启箧取书”

四荐人才:“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

教者明确:这些都是一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分别写出了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坚定的意志。表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

课堂巩固

自由朗读课文,巩固知识。

拓展延伸

教师过渡语: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吗?并谈谈他们对你成长的影响。

课堂总结

学生再读课文自己概括文章内容及其主旨。

板书

内容 中 心 写法

刻苦读书 勤 奋 细节描写

四奏人才 以天下事为己任 概括叙述

〈一〉(62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赵普》选自《 》,赵普,字 , 代著名 家,自古有“ ”的说法,文中“太祖”指 。(12分)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0分)

(1)寡学术 (2)手不释卷

(3)每归私第 (4)阖户启箧

(5)既薨 (6)发箧视之

(7)龌龊 (8)碎裂

(9)及为相 (10)卒用其人

3、翻译下列句子。(20分)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3)以天下事为己任

(4)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

4、概括本文记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4分)

答:

5、阅读文章后,你认为赵普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写出姓名即可)(4+2分)

答:

〈二〉(22分)

读下面短文,回答有关问题:

裴光德在中书(指中书省),故人求京府判司。公曰:“此官与公不相当。不敢以故人之私,隳朝廷纲纪。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不妨却得。某必不可。”

选自赵璘《因话录》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8分)

(1)故人求京府判司 (2)此官与公不相当

(3)不敢以故人之私 (4)他日有瞎眼宰相怜公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此官与公不相当:

3.、“某”指不直接说明的人、事、物以及时间地点等,如某时、某地、某人。上文中“某必不可”的“某”,根据文中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 比较好。(2分)

4、文中的“故”是多义词,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A.原来,仍然;B.原因,缘故;C.故意,特意;D.因此,所以。请根据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为每个句子中的“故”选择恰当的义项(填序号即可):(6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2)故时有物外之趣。( )

(2)公问其故。( )

5、文中的裴光德不给故人官职的理由是什么?请你据此说说裴光德是个怎样的人。(2+2分)

〈三〉(16分)

永(永:即永州)之氓(氓:民,百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货:这里指钱)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选自《柳河东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中济,船破,皆游 (2)曰:“何不去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永之氓咸善游。

(2)汝愚之甚。

3、本文刻画了一个守财奴的形象,文中主要运用了 和 的描写方法。(4分)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中永之氓溺死的原因,并谈谈从中你受到的启示。(4分)

《赵普》答案

〈二〉1、(1)老朋友 (2).给 (3).因为 (4).同情。 2、(1)这个官给你不合适。3、某人(指我)4、(1)A(2)D(3)B 5、此官与公不相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意对即可)

〈三〉1、⑴全,都⑵除去,抛弃 2、⑴永州的百姓都擅长于游泳。⑵你太愚蠢了。 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4、原因:过分看重钱财。启示略。

搜集有关《宋史·赵普传》的资料,了解赵普其人的性格(请摘录要点)

赵普,字则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后周时,当节度使赵匡胤手下的推官。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史称“陈桥兵变”。从此,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然担任宰相。

补充: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经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了皇位。可是,自从登上皇位之日起,宋太祖就不由得思考起一个重要问题:我是各位将领拥立为皇帝的,但是,如果有一天,又有一位被拥立的皇帝把我给顶替了,那可怎么办呢?如何才能保我大宋社稷长久,江山万古一统呢?于是,他就向手下最重要的谋士请教。这位谋士就向他建议:“陛下,以往社会混乱,主要在于许多将领手中兵权太重。我认为,只要剥夺了他们的兵权,我大宋江山就可以稳固万年。”宋太祖听后,连连称是。于是,宋太祖在这位高级谋士的策划下,利用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一手段,使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高级将领自动向中央交出兵权;接着,这位高级谋士又向宋太祖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逐步削除周边小国,使宋朝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然后,这位高级谋士又建议宋太祖把地方的财税权收归中央。到此为止,宋朝结束了五代以来小国林立,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人民开始过上了比较安定的日子。推动这段历史发展的这位高级谋士也就是宋朝初年的著名宰相。这位宰相虽然能谋善断,但他早年读书甚少,晚年常读《论语》,他曾经对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说:“我用半部《论语》替太祖打天下,我再用半部《论语》替陛下治天下。”所以,后人赞誉他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字音:

吏lì事 阖hé户启箧qiè 处chǔ决 既薨hōng

龌wò龊chuò 奏牍dú 掷地zhì 补缀zhuì 卒 zú用

节奏: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5、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6、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翻译: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少:年轻。 习:熟悉。 少习吏事: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

寡:少,不多。

学术:学问。

及:等到。

为:做,当。

常劝以读书:常以读书劝(之)。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他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来劝他。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释:放下。 手不释卷: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读书勤奋或看书入迷。

第:府第,大的住宅。 每归私第: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

阖:关。 启:打开。 箧:书箱。 阖户启箧:关上门,打开书箱。

竟:完了,终了。 竟日:整天。

——他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在读。

【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次日:第二天。

临政:处理政务。

如流:像水向下淌,比喻快速。 处决如流:处理决断很快。

——到了第二天,办理政务时,处理决断很快。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既:已经。

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死叫做“薨”。

发:打开。

则《论语》二十篇也:原来是一部《论语》。

——他死后,家里人打开书箱看,原来是一部《论语》。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性深沉:性情沉着。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虽:虽然。

忌克:对人忌妒刻薄。

而: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相当于“但”。

为:作为。 以……为:把……当作……。

——赵普性格深沉而严肃刚正,有原则,虽然多嫉妒而好胜,但能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相位:宰相职位。

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比:相提并论。

——宋代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许多都拘谨顾小节而遇事沉默不言,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与他相提并论。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尝:曾经。

为:担任。

用:任用。

——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人。

【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第二天。

复:又。

——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用这人,太祖还是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以:介词,把。

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来称公文叫文牍。 奏牍:臣子向皇帝奏事的文书,这里指赵普“荐某人为某管”的奏章。 碎裂奏牍掷地:(宋太祖)把赵普呈上的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

颜色:脸色。 普颜色不变:赵普脸色没有改变。意思是说,赵普并没有因太祖发怒而面露惶恐、惊惧的神色。

而: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用在连贯的动词之间。

——第三天,赵普还是上报这人,太祖生气了,撕碎了赵普的奏章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碎纸片拾起来带回家。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补缀:修补。

如:像。 初:刚开始。 如初:像当初一样。

——过些日子把这些旧纸片补缀起来,重新像当初一样拿去上奏。

【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乃:才。

悟:省悟。

卒:终于。 卒用其人: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太祖这才清醒过来,最终任用了这人。

整理:

一词多义

1、为:及为相(做,当)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作为)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担任) 2、以:太祖常劝以读书(介词,用)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介词,把)普又以其人奏(介词,把)跪而拾之以归(连词,来) 3、之读之竟日(代词,书)跪而拾之以归(代词,奏章) 古今异义1、处决: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处理决断)例:这个罪大恶极的杀人犯今天被处决了。(枪毙) 2、龌龊: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例:这乞丐衣衫褴褛,很龌龊。(形容不干净、肮脏) 3、明日:明日,普又以其人奏 (第三天)例:我明日去。(明天) 4、颜色: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脸色)例:这幅画的颜色很鲜。(色彩) 重点句式

(1)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2)读之竟日。——倒装句

(3)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省略句

(4)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省略句

(5)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省略句

翻译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1、保留法:保留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等。

2、对译法:变单音节为双音节词。

3、添加法:添加句中的省略成分。

4、调整法:调整前后语序等。

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1、思考:文章围绕赵普,记叙了哪两件事?

明确:

(第一段)刻苦读书与(第二段)奏荐人才。

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来正面表现人物;也会通过对他人或其他景物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还会运用细节描写来突显人物。

描写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侧面描写:描写其他人或景物。

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而深入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的主题。)

本文篇幅短小、叙事简洁,却并不空洞乏味,主要原因是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突出,显得栩栩如生。

2、思考: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仿照示例,分析人物性格,说说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示例:“阖户启箧取书”——“阖”动作细节描写,表明赵普主动闭门谢客,暂停一切社交活动,排除一切干扰,由此可见,他是个对待刻苦读书决心很大的人。

刻苦读书(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手不释卷”表明赵普勤奋好学的精神。

“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阖”“启”“取”“读”,上承接“劝”,下启“处决如流”,连贯的动作描写,表明赵普为国而勤奋学习的精神。“读之竟日”表明赵普刻苦钻研的精神。

奏荐人才(荐官):

“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颜色不变”“跪而拾之”,表现赵普的冷静沉着,不顾个人安危为国荐才。(“碎裂”“掷”表现太祖的怒不可遏。)

一奏(“尝奏荐某人为某管”)、二奏(“普明日复奏其人”)、三奏(“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四奏(“复奏如初”)——表现赵普的超人毅力和坚定意志。

这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写出了赵普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耐心和坚定的意志;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为国荐才的精神。

赵普是个敢于坚持自己意见,锲而不舍忠于职责,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忠臣。

思考:从文章所写的赵普的事迹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明确:

(1)正面:读书要刻苦;珍惜时间,刻苦攻读;读书要精;学以致用;要一心为公,不计个人得失;敢于坚持真理,等等。

(2)反面:少时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说话办事要讲策略,等等。

(3)评价人物的方法:一分为二,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物。

赵普的“多忌克”: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赵普也是一个有缺点的人,正是因为这一缺点,使得人物形象更真实、更可信,也符合史家“秉笔直书”的写作原则。读者看人,应看到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惟才必举的优点,这样,才能全面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思考:古往今来,“刻苦读书”和“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试着举出一两个事例吗?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明确:

刻苦读书——凿壁偷光、囊萤夜读、孜孜不倦。

文章以史家笔法,叙述宋代名相赵普的事迹,表现赵普以天下为己任,惟才必举的精神。

宋史.赵普传有赵普什么的典故

北宋初期。出了个很有名的宰相,他在幕后出谋划策,参与制定各种方针政策。一直影响着宋朝300年的统治。这位宰相就是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今天就给大家摆摆他三起三落的龙门阵。

赵普原本与赵匡胤同为后周世宗柴荣的部下,深谙赵匡胤的为人。他设计发动陈桥兵变,让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即宋太祖。但在论功行赏时,赵匡胤为稳住一班武将和后周的官员,仅封赵普为右谏议大夫。后来赵普又设计平定叛乱,解除外忧;劝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加强君权,从而使宋朝在开国之后避免走上历代杀功臣、夺兵权的老路;接着赵普又设计了一套强干弱枝、相互制约的官僚制度。赵匡胤等中枢与地方政权部署完毕后,就任命赵普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实际上就是宰相职位。

赵普当了宰相后,一开始君臣关系甚是融洽。宋太祖经常跑到赵普家里去,事先也不让人通知他。赵普由于深得宋太祖的信任,胆子逐渐变大了,常常接受贿赂。一些人想当官,就走他的门路,不时有人给他送些礼物来,赵普是来者不拒。

一次,吴越王钱做派人给赵普送来10坛“海产”。赵普还没来得及拆开,宋太祖就到了。宋太祖在厅堂上看见这10只坛子,便问赵普是什么东西,赵普回答说:“这是吴越王送来的海产。”

宋太祖笑着说:“既然是吴越王送来的海产,一定不错吧,把它打开看看。”

赵普忙吩咐仆人打开坛盖,在场的众人顿时傻了眼:坛里放的哪是什么海产?全是一块块的金子。

宋太祖是开国皇帝,最忌讳官员行贿受贿,他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

赵普忙跪下向宋太祖请罪,说:“其实臣也没有详察,只是听他们说起,臣实在不知道里面装的是啥东西,还请陛下恕罪。”

宋太祖冷冷地说:“你就收下吧。他们以为任何国家大事都是由你们这班书生决定的。”赵普一听心惊胆战,因为这实际上触及了皇权尊严。

从此,宋太祖对赵普有点猜疑了。不多久,又有官员告发赵普违反禁令,贩运木料。当时朝廷禁止私运秦陇大木,而赵普却到那里运木料为自己修造住宅。手下的人也趁机冒用赵普的名义,私运一批大木到东京贩卖。紧接着,又有人弹劾赵普的儿子与枢密使李崇矩的女儿通婚。当时规定,宰辅大臣之间不得相互通婚,以防架空皇权。随后又有翰林学士联名揭发赵普受贿,包庇抗拒皇命的外任官员。这已经是欺君之罪了。这一系列事件都牵连到赵普,宋太祖大怒,要治赵普的罪。尽管许多大臣都为赵普说情,宋太祖还是撤了赵普的宰相职位,贬为河阳三城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

宋太祖死后,弟弟赵光义继位,就是宋太宗。弟继兄位,朝廷内外流言纷纷。刚好遇上太宗皇帝御驾亲征北汉,高梁河之役,宋军惨败,宋太宗也一度失踪,于是便有人策划谋立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继位。赵德昭也趁机拉拢北征将士。太宗回朝后闻讯大怒,逼迫赵德昭自杀。宋太宗对皇位极其敏感。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廷美也多有猜忌。以致后来凡诬告赵廷美图谋不轨的人都受到了封赏。

看到这种情况,赵普相时而动,对众人说:“太后曾令我书写懿旨。命太祖传位于太宗。”接着当着众官弹劾赵廷美,说他毫无悔改之意。宋太宗乘机将赵廷美贬往房州。赵普也因此与宋太宗结成了特殊的关系,不久升任司徒,封梁国公,二度出任宰相。

因为赵普在开国之初就曾建议“兴文教,抑武事”,宋朝君臣都很注重文教之风。赵普由野人朝,朝中早己任用了许多的文人。他感到自己的学识已明显跟不上时代步伐,为此常常牢骚满腹。有人曾戏说山东人读书甚少,只读《论语》一书。赵普刚好是山东人,太宗便问赵普这话是否属实。赵普说:“我过去所运用的知识的确都出自《论语》。当年仅用了一半就辅佐太祖皇帝打下了天下,现在打算利用另一半来辅佐陛下治理天下。”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来历。其实,当时《论语》连经书都算不上。直到北宋中期以后,刘敞首倡“七经”之说,《论语》才首次列入其中。后来理学家朱熹又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连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为之详作“集注”,又把“四书”抬到“五经”之上,《论语》的地位才大大提高。到了元朝时,“四书”取代了“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赵普的话这才备受关注。

赵普定计稳住了宋太宗的皇位,赵廷美为此郁郁而终,死时年仅38岁,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很为这位叔叔鸣不平,最终也发狂变成了疯子。宋太宗因此对赵普很不满,便以赵普没有学问为由,再次罢了他的相位,贬为武胜军(治今河南邓县)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

一直到了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为报高梁河之辱,亲征幽蓟。因为自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多是文官打仗。没想到战事很不顺利,正在进退两难之际,赵普又瞧准了时机,对太宗说:“陛下,我们长年累月在外打仗,谨防兵久生变。请班师回朝。”宋太宗当然知道赵家天子地位就是因为后周战事连连而获得的,也担心别人依葫芦画瓢,夺了他的皇位,果然不敢久留,连忙打道回府。

太宗对赵普进言颇为嘉奖,便在次年让赵普改任山南东道节度,改封许国公。与此同时,宋太宗的次子昭成太子、陈王元僖也再次上表请求委政于元老赵普。宋太宗见前面的拦路虎都被赵普剪除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迫切需要赵普的帮助,便接受谏言,授赵普为太保兼侍中,第三次任宰相。

一直到了淳化三年(992年),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告老还乡。太宗下诏慰留,并加太师衔、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这年七月,赵普走完了生命的历程,享年71岁。宋太宗派官员为其治丧,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号“忠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边侣栖迟(2022-07-07 22:28:08)回复取消回复

    个字音,每天下班后,他都会将《现代汉语词典》上的字连同拼音抄满6页,折成小卡片,放在衣兜里,一有时间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练习。为了练好形象和表情,他又专门从书店里搜

  • 性许鸢旧(2022-07-07 20:07:36)回复取消回复

    本文目录一览:1、与赵普有关的典故2、关于赵普的资料3、赵普笔记~急4、搜集有关《宋史·赵普传》的资料,了解赵普其人的性格(请摘录要点)5、宋史.赵普传有赵普什么的典故与赵普有关的典故[editor-custom-image-flag]半部

  • 泪灼命轴(2022-07-07 17:38:04)回复取消回复

    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