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热点事件 > 正文

热点事件

英国煤炭开采几乎停止的原因(德国关闭煤矿的主要原因)

hacker2022-07-14 01:49:29热点事件104
本文目录一览:1、英国衰落的原因2、

本文目录一览:

英国衰落的原因

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原因:

1、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据1851年的英国人口调查,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

3、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3、英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高。到一战前,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国只占19%。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

4、教育落后给英国经济带来致命打击。同时期的德国在这一方面远远走在了英国的前面。到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德国科学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在其工业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5、企业家精神丧失了。这是因为在英国社会,对贵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几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业家创业后,往往想把子孙培养成贵族,结果几代人之后,创业的激情就荡然无存了。实际上,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人,往往在处于优势地位后,多少都会产生一种惰性。

扩展资料

英国衰落的历史:

许多史学家都认为,导致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的第一步是从布尔战争开始的。在南非的布尔人与英国人因为黄金和钻石发生利益冲突时, 战争于1899年爆发了。派去迎战的英军本以为胜利垂手可得,但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他们头痛不已。

尽管英国人动用了包括设立了集中营等种种手段,最终花了两年时间才镇压了布尔人的起义。 这场战争代价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国战无不胜的形象受到严重损毁。

英国的经济在上世纪初期,严重依赖其在殖民地的经济运行,无论是非洲大陆,印度,还是位于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这些地区都不仅仅向英国,提供大量廉价原材料及劳力,而且他们还向英国提供了市场。

英国的工业品,在其殖民地市场似乎不受任何外来的竞争压力。在英国顺理成章的向这些地区输出大量工业产品的同时, 它的工业生产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与新崛起的美国和德国相比。

1939年,二战开打了,英国的战前准备工作很差,显然不如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英军行动迟缓,指挥不当,很快便陷入重围。 如果没有敦刻尔克奇迹,英国在欧洲的远征军应该是全军覆灭的。在抵御德国空袭的过程中,依仗劳斯莱斯引擎的威力英国飓风战斗机性能优于德国容克战斗机。

加上德国空军的一些战术失误,英国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虽然得以自保,英国陆军在其他战场上,比如在希腊,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远非德军的对手,在各个战场受到重创, 狼狈不已,二战结束后,英国衰败已成定局。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二战后,英国沦为二流国家

禁运俄罗斯煤炭,多国开始全球“抢煤”,为什么会出现煤炭短缺的情况?

近期煤炭价格上涨,并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反应,多国开始全球“抢煤”。现在多个国家开始禁运俄罗斯煤炭,其中有波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禁运俄罗斯的煤炭为什么会出现煤炭短缺的情况。其他国家的煤炭不足以弥补禁运俄罗斯煤炭的短缺吗?

出现煤炭短缺的情况,是因为其他国家对于俄罗斯的煤炭需求较高

各国对于俄罗斯的煤炭需求高主要体现在数据方面,其中,俄罗斯是日本第二大动力煤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炼焦煤进口来源国。欧盟各国煤炭进口量的45%来自俄罗斯,其中,德国进口俄罗斯煤炭的比例更高,达50%。德国环境行动组织首席执行官萨沙表示,很不幸的是,他们不能一夜之间摆脱这种依赖,有老旧的燃煤电厂必须恢复供电。

出现煤炭短缺的情况,是因为短时间之内很难找到其他国家的煤炭资源

禁运俄罗斯的煤炭之后,其他国家短时间之内很难找到其他煤炭资源进行补充。最终导致多国开始全球“抢煤”。其中,南非大型煤炭生产商爱索矿业表示,该公司目前的煤炭产能,已经被欧洲多国提前预定。与此同时,日本近期也在疯狂抢煤。数据显示:3月份,日本煤炭进口总量为1671.1万吨,同比增长15%。意大利能源专家德莫斯特内斯表示,未来2-3年内,意大利很难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来替代俄罗斯290亿立方米天然气,企业因为成本上涨,而陷入巨大困境。 

总的来说,俄罗斯的煤炭资源丰富,上述情况是禁运俄罗斯煤炭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反应。这种情况短期之内依然存在。希望冲突尽快平息。世界能够平安健康发展。

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英国资产阶级建立了统治、海外市场广阔、原始资本积累较多、自由劳动力丰富、国际贸易交通便利、农业资本主义发达等因素,此外英国还有许多其他有利因素,如:(1)煤铁资源丰富,英国可以大量炼铁,提高铁产量;铁产量的提高又使人们可以更多地利用铁来制造机器。(2)英国的地形平缓,海岸线曲长,多天然良港,发展交通的条件便利,英国国内有许多适于航行的河流,如泰晤士河、塞文河、克莱德河等,河网密布,有人统计,大不列颠岛上任何一处距离大海或可以通航的河流都不超过90千米。18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改善交通,英国开始了兴建运河的热潮,各地运河纵横交错,沟通了主要河流,通过水上运输,可以把原料和产品送到各地,便利的交通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3)英国实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1685年,法国国王实行宗教迫害,大批胡格诺教徒被迫离开法国,来到英国。他们富有创新精神,他们中间产生了许多发明家和企业家。(4)英国地理位置优越,扼守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这个距离不长不短,使英国既避开了大陆的战乱,又保持了与大陆的紧密联系,没有像爱尔兰与冰岛那样的海外孤岛之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海运重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意大利衰落了,英国正好处于这条航线的中心枢纽位置,为外海贸易和殖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5)是历史机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正好遇上欧洲大陆的三十年战争,欧陆各国尤其是当时最强大的法国深陷了进去,使得英国没有出现法国大革命时期群雄围攻的局面,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七年战争时期,英国曾一度陷入孤立状态,在欧洲大陆只有小小的普鲁士这个盟友。法军在战争初期的1756-1757年在海外战场对英军取得胜利。但撮尔小国的普鲁士在法俄奥三大国围攻的情况下创造了历史奇迹,抵消了法军在海外胜利的意义,法国从此深陷欧洲战场,最终导致失败。英国战胜了海外殖民扩张的最后一个强劲对手,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确立了海上霸权,从殖民地和奴隶贸易中掠夺了巨额财富,资本原始积累完成,工业革命开始。

英国为什么走向了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的迅速强大,英国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逐步削弱,从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位于美国纽约,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也大幅度下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最先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在后来的发展中落到其竞争对手后面的呢?

(一)工业垄断地位丧失。19世纪,欧美国家先后走上工业化道路,开始工业革命。当这些国家能够自己生产它们所需的产品时,就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工业,其中最广泛采用的就是保护关税。而这时英国对外国工业品却不征税。外国实行的保护关税增加了英国工业品进入这些国家的难度,而英国本国的市场却受到来自国外的冲击,英国工业开始遭遇日益激烈的竞争。

19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以新的炼钢技术、合成化工、内燃机、汽车、电力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正当美国和德国等国的工业革命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时候,赶上了第二次技术革命,它们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积极采用刚出现的新技术,很快就在工业生产技术上赶上和超过英国。

英国经济增速落后于美、德两国,主要是没有及时采用最新技术发明造成的。英国背上了先行者的包袱,工业设备陈旧,而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又不愿投资改造过时的设备,他们宁可把资本投放到海外,以便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赚取超额利润,或者向海外放高利贷,获取利息。本来英国在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方面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但英国没有及时把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致在19世纪最后二三十年,在钢铁、化工、重型机械、电气、机械工具、精密仪器、零部件标准化等方面都落后了。

(二)经济结构不合理。由于其他国家工业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英国没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主动去适应外界的变化,去满足市场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长期过分地依赖工业革命时期发展起来的煤炭、钢铁、纺织、造船等传统产业。

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传统的产业结构已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结构性的矛盾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和战后,英国政府都采取了一些调整经济结构的措施,主要是压缩棉纺织业、采煤、造船、钢铁等传统产能过剩的生产力,实现合理化,但效果不理想。

(三)产品市场缩小。英国是成熟经济,传统产品的国内市场较早地趋于饱和,而国外市场也因其他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提高了工业品的自给能力,对英国产品的需求减少。英国工业在世界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它是有利的,但是在其他国家对本国市场采取保护措施的时候,英国没有及时调整关税政策,使本国市场受到外国廉价商品的冲击。这样,英国和自己的竞争对手长期处于不平等状态,失去了部分海外市场。

英国本来是棉纺织工业大国,在其他国家实现工业革命以前,几乎全世界都是英国纺织品的市场,但后起的欧美国家和日本很快就成了英国强有力的竞争者。

(四)教育制度有缺陷。英国的教育制度有悠久的历史,自然有它的长处,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是存在重文科、轻工科、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英国的工程技术教育开始得比较晚,除少数大学设有科学技术课程外,正式的工程技术教育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开始。

英国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比较低,英国选拔高级管理人才特别重视社会背景,而不看重技术资格、相关的训练、技能和经验。管理层的社会分层妨碍了管理的协调和有能力者的晋升。

(五)帝国遗产的消极影响。过去不少人把拥有广大殖民地和英联邦市场看作英国的一种优势,现在很多经济史学家都看到了它的另一面,即它的负面影响。诚然,庞大的殖民地在英国建立世界工业霸权和政治霸权的过程中曾起过很大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广大受它控制的殖民地和英联邦市场的存在、廉价的原料产地和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的存在,使英国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没有想方设法去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

(六)在研究和开发(RD)方面投入少。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在RD方面的投入就比竞争国低,其在创新活动方面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造成英国RD投入低的原因是:(1)英国未对主要企业进行公司性的改组,研究工作效益低下;(2)中高等教育中的技术和管理教育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缺少教育和工业的非正式联系;(3)政府不干涉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

英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过多地用于军事、航天和核工业等方面,对民品的研发投入不足。

(七)体制上的缺陷。在19世纪末,美、德等国都建立了以股份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而19世纪英国公司内部结构简单,典型的商号是由所有者或有亲属关系的人管理,管理人员少,成本计算和生产控制粗放,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靠经验,而不是靠系统的研究。即使现在,英国企业在成本核算、营销手段、技术革新等方面也做得比它的竞争对手差。体制上的缺陷、管理制度的惰性妨碍了对生产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国家和工业的关系上,英国过去长期奉行自由放任主义,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比较少,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加大,在诸如企业合并、产业结构调整、生产配额、价格谈判、投资水平、销售计划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但政府的干预往往是保守的,防御性的,不一定都起着建设性作用。政府参与改组工业的目标常常是为了阻止工业的崩溃,保留国家的自给能力,防止大量失业造成社会动荡,保持生产者、消费者和相关产业间的平衡,这样的政策有时会固化老的工业结构,起到反合理化的作用。

造成英国经济相对衰落的原因还可以列举一些,如没有正确处理好劳资关系,贵族文化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企业家缺乏竞争意识等。总之,英国的衰落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能源枯竭

能源危机

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危机。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安全问题就开始出现。1913年,英国海军开始用石油取代煤炭作为动力时,时任海军上将的邱吉尔就提出了“绝不能仅仅依赖一种石油、一种工艺、一个国家和一个油田”这一迄今仍未过时的能源多样化原则。伴随着人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两次世界大战中,能源跃升为影响战争结局、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法国总理克莱蒙梭曾说,“一滴石油相当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可见,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时便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能源安全的内涵得到极大拓展,特别是1974年成立的国际能源署正式提出了以稳定石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国家也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在稳定能源供应的支持下,世界经济规模取得了较大增长。但是,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两个世纪(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约”和“利用太阳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气井”或者“发现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应却始终跟不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资源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两个世纪。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呈现出与历次石油危机明显不同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它不仅仅是能源供应安全问题,而是包括能源供应、能源需求、能源价格、能源运输、能源使用等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就可预见的未来来看,汽车不会大量减少的,但是石油危机的确会对汽车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开发新型汽车(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氢动力、太阳能等)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汽车使用(主要是指私家车)以节约燃料等,但是总的来看不用担心汽车减少这个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依疚清妩(2022-07-14 12:38:29)回复取消回复

    入低的原因是:(1)英国未对主要企业进行公司性的改组,研究工作效益低下;(2)中高等教育中的技术和管理教育缺乏政府的资金支持,缺少教育和工业的非正式联系;(3)政府不干涉经济的自由放任政策。英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过多地用于军事、航天和核工

  • 辞眸謓念(2022-07-14 05:30:59)回复取消回复

    类社会对能源需求的增加,能源安全逐渐与政治、经济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两次世界大战中,能源跃升为影响战争结局、决定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法国总理克莱蒙梭曾说,“一滴石油相当于我们战士的一滴鲜血”。可见,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在那时便已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使能源安全的内涵得

  • 北槐卿忬(2022-07-14 10:03:48)回复取消回复

    第二的美国只占19%。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4、教育

  • 鸽吻十鸦(2022-07-14 03:49:19)回复取消回复

    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两个世纪(如煤)人类生存的

  • 笙沉冧九(2022-07-14 13:17:10)回复取消回复

    导致日不落帝国的衰落的第一步是从布尔战争开始的。在南非的布尔人与英国人因为黄金和钻石发生利益冲突时, 战争于1899年爆发了。派去迎战的英军本以为胜利垂手可得,但布尔人的游击战术让他们头痛不已。尽管英国人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