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矛盾下的货币政策环境
基金经理 马逸钧
2022年以来,各类资产的波动幅度不断加大,权益、债券、商品、外汇等资产都出现了较往年更大的波动,市场正面临着需求不足,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类资产对两组矛盾在分别定价。
第一组矛盾,海外特别是美国所处的经济周期,通胀环境及货币政策取向,与国内所处的经济周期,通胀环境及货币政策取向之间的错位。
从国内来看,货币政策方面受到了全球流动性收缩的约束,很难进一步加码宽松,同时需要兼顾汇率波动及国内通胀的演绎,使用总量政策的空间越发逼仄,对于债券资产来说,收益率也处于历史低位,估值较贵,想象空间较为有限。
第二组矛盾,是国内经济层面,强预期与弱现实之间的矛盾。受到疫情的影响,整体经济走势加速筑底,但相应的稳增长政策也在不断出台,疫情数据随着时间有所好转,不同资产不断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定价,也是今年资产波动的重要主线。
由于经济压力的明显增大,而货币政策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加码空间有限,保持国内货币环境相对宽松存在一定的必要性,短端债券资产表现明显好于长端资产,而票息较高信用债资产明显好于利率债资产。
我们认为,货币宽松的环境仍将维持一段时间,持续时间可能会略超预期。
今年的经济潜在增速弱于2020年。从外部条件来看,彼时美国正在遭受疫情的巨大冲击,而国内率先走出疫情,出口替代效应明显,对于经济拉动的作用显著;所以,货币政策正常化实施在2020年有一定的基础,但在今年可能还不够充分。
随着二季度疫情好转,经济将逐步修复,但即使稳增长政策出台,但房住不炒、资本无序扩张、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等问题并不会全面放开,同时叠加出口效应逐步减弱,整体复苏的幅度可能会弱于预期,在此”弱复苏”背景下仍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作为支撑。
因此,市场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的演绎,通胀预期的发酵,美联储收缩货币政策的节奏以及国内经济修复的抓手与速度,均会使得各类资产出现超出预期的波动,在众多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确定的因素,例如货币政策环境维持宽松时间较长等,再去匹配最受益的资产,可能是目前提高抗风险能力并获得较好相对收益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