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亚洲研究院不招国防(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好进吗)
本文目录一览:
- 1、网传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停招国防七子及北邮学生,是否属实?这将产生什么影响?
- 2、微软亚洲研究院待遇怎么样?
- 3、MSRA被曝停招国防七子及北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
- 4、这里是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
- 5、微软在中国的几个机构区别?
- 6、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个机构是什么水平
网传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停招国防七子及北邮学生,是否属实?这将产生什么影响?
我刚工作的时候,十几年前,IBM 就不能招北航的学生做实习生(当时我们本来面了一个北航的同学觉得很好,但是后来流程走不通,知道原因后我很愤怒),就因为在清单里。现在清单又扩大了,北邮等都上去了。
现在外企吸引力比之前弱了。
如果能拿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 Offer,基本上阿里腾讯字节等一批公司的 Offer 也至少能拿一个。如果你已经工作很多年了,想轻松一下去也可以。但如果正在实习或者刚要毕业,外企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当然并不绝对,看自己偏好)。
其实那个时候IBM 微软等外企要比今天更有吸引力,大家都觉得很高大上。阿里等来招人去的人都不多(因为在杭州,对于北京的学校来说)。腾讯深圳来招人,还送靓号QQ。但是现在呢?
千万不要听网上一些评论,就觉得现在外企更有吸引力了。只有没有进外企的才会觉得外企比互联网大厂有吸引力。别管什么大厂裁员,你看当年诺基亚、摩托罗拉裁员的时候,比这规模大多了。很多人在外企工作那么多年,得重新找工作。
没准哪一天,微软亚洲研究院自己会不会停了,都不好说。两年前,IBM 中国研究院就停了,当时很多媒体引用的还是我的信息。也许以后你会看到,MSRA 的同事们也得出来找工作。
考虑到未来的趋势,中美关系等等,如果在海外去这些外企没问题,但是如果在国内传统,大外企并不是稳定的选择。现在觉得舒服,以后会开始焦虑。
现在大家觉得会有什么不可能发生的事呢?有没有想过极端的情况,这几个外企在国内业务没了?
所以产生的影响,就是大家努力,以后在国内企业创造更多更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
只是一定要明白一点,为什么不让这几所学生的学生去?是因为在制裁中国。为什么制裁中国,是因为希望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
加油。
微软亚洲研究院待遇怎么样?
微软亚洲研究院待遇还不错,不错的职位年薪20W以上。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仅有的两个基础研究机构之一(另一个是微软印度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也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
微软亚洲研究院从事自然用户界面、智能多媒体、人工智能、云和边缘计算、大数据与知识挖掘、计算机科学基础等领域的研究,致力于推动整个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前沿发展,将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到微软的关键产品中,着眼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究和孵化。
微软亚洲研究院提倡开放、自由、平等的学术风气,承诺为研究人员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长期的支持,鼓励研究人员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富于冒险的精神。
MSRA被曝停招国防七子及北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
此前,MSRA的实习经历一直被业界视作“敲门金砖”,无论是出国深造还是求职就业,都不失为简历中的亮点。而且这扇门关上之后,现在正在实习的学生也会面临续约即将到期的问题。其次,也有人认为这对MSRA本身也会造成损失。有人提到,在他的印象里MSRA有三成的人来自这些学校。这种操作对于MSRA,或许也是一种故步自封。
结合机器之心了解到的信息与广大知乎网友的评论:这件事对校招影响不大,主要是对实习生的影响。原因是 MSRA 与实习生合作研究、发论文会有国防七子等院校的署名,而前几年中美关系紧张,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MSRA 做出了相关限制(毕业生就无需署名学校,所以没什么影响)。不过,这项规定暂时还不是严格禁止。如果学生非常优秀,也能够获得微软亚研的实习机会,但前提是这类学生不能发表文章和参与开源项目。
哈工大现任计算学部教授、博导 车万翔博士,在本校读书时期就曾前往MSRA访问学习,并获得了2005年“微软学者”奖学金获得者。时至今日,在一年一度的微软学者奖学金榜单上,还会时不时会出现这些学校的学生。所以一切来得如此令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规定如何而起、如何执行,以及后面还会往哪里去。唯一确定的是:科学科研推进里,这种进展之下,没有赢家
学校毕业生大多在南京、上海、苏州等地工作,工科专业就业率百分百。国防生学院毕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到南京军区择业。学校的机械类专业也很受社会的认可,前来招聘的企业数不胜数。当时已有人质疑实体清单的波及范围,现在看来,即使是在国内,在校生的外企实习都成了被限制的对象。
这里是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
2016年11月14日上午9点,中关村丹棱街5号微软大厦,李开复,张亚勤,沈向洋,洪小文,王坚等中国IT界的技术大佬,以及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过的近200位院友“同框出现”,宣布“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正式成立:沈向洋担任会长,李开复和张亚勤任名誉会长,他们都是这家研究院曾经的院长。
坦率地讲,夹杂在繁芜的科技资讯信息流之中,这很难称得上是一条惹眼新闻,至少相比上述大佬的同框,几天之后张亚勤和沈向洋出现在乌镇的那一张饭局合影要更为被媒体所追捧。
但科技记者无法忽视的是,多年来,在稿子中描述圈内大佬过往履历时,“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一个高频词汇。翻看人物图谱,这里是阿里云之父,前金山CEO,百度总裁,小米总裁,海尔CTO, 联想CTO……互联网高管,以及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民大学等国内一线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院系负责人的上一处居心之所;这里和跨国巨头在中国的“办事处”关系不大,它更像是一座拥有18年校龄的“大学”。
中国IT界的黄埔军校,有人喜欢这么说。在院友会成立仪式上,院友代表阿里巴巴CTO王坚感喟:没有人可以绕开这个机构去谈论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科技史。
一切得从往事谈起。
九八年的召唤
九十年代初——在最不可一世的岁月,来自西雅图的软件巨人却为创新乏力所困。微软前任首席技术官麦尔伏德在1991年建议盖茨成立带有“军备竞赛”属性的创新研究院,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以主动迎合技术世界的不确定性。这年,微软首座研究院在雷德蒙成立。
六年之后,麦尔伏德送给了盖茨第二个建议:将研究院开到中国。理由颇为机敏,到1990年代为止,美国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每年诞生计算机博士最多的地方——直至被中国超越,这被麦尔伏德视作中国IT业态苏醒的前奏。
1998年,微软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成立。37岁的语音识别专家李开复博士成为首任院长。18年后已成谈资的插曲是:当得知李开复要以“研究院”作为这座机构的后缀时,沈向洋博士大笑,“叫个‘所’都大了”——2001年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则是后事了。
至少在1998年,沈向洋有充分的理由自嘲。现任院长洪小文后来回忆:“研究院建立前,我到北京参与最初一批员工招募。有些候选人是国内高校博士生,我们只能通过固定电话联络,那时学校里通常一幢宿舍大楼只有一部电话,经常需要麻烦宿管老师或同学帮着叫人来接听。没有几个网站,没有太多信息资源,因而沟通时需要花很多时间同步基础信息,效率比较低。Email倒是能用,但拨号上网资费昂贵又不稳定,实时在线不大可能。”
1998年,每小时8块钱的上网费和4块钱的电话费让上网属于奢侈消费;这一年,配备Windows 95的个人电脑也实属高大上的新锐电器;在更为宏大的叙事里,这一年,中国GDP刚突破万亿美元大关,IT产业所占比重仅约为4.8%。
然而同样在1998年,互联网作为社会基础设施迎来破茧之日,一批互联网明日巨星集体相约九八:1998年9月4日,谷歌正式创立;中国则更是普遍把这一年视作商业互联网元年:2月,张朝阳创办搜狐;6月,刘强东成立京东;11月,腾讯诞生;12月,新浪上线。
机遇与挑战在1998年显得尤为冲突——但考虑到成立研究院的愿景,天平似乎更偏向挑战一端。
早在筹备阶段,比尔盖茨和里克·雷斯特博士——微软全球研究院体系的缔造者,就为研究院确立了三条宗旨:推动整个计算机科学前沿技术发展;将最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到微软关键产品之中,以帮助用户改善计算体验;着眼于下一代革命性技术研究,助力微软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和对未来计算的美好构想。
所以你可以想象李开复说服海外精英归国的不易,上述宏愿与当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格格不入。不过事实美好的一端也成为18年后院友会成立仪式上李开复追忆的画面:“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书时有位同学叫沈为民,写代码非常厉害,我说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我们在国内都是在纸上写代码,老师则用脑子来运行这个程序。当时给我的感触是,如果能在纸上培养出沈为民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才肯定还有很多,一起做研究院一定能做出来。我当时也是抱着这样乐观的心态就回来了。”而中国的人才也是当年比尔盖茨所看重的。
后面的事情令人欣喜,研究院开始在全球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崭露头角,尤其2002年,他们在计算机科研领域最富盛名的国际图形学年会SIGGRAPH上发表了4篇论文——长久以来这种国际大会鲜有华人身影。
有人后来回忆,当年前去知春路希格玛大厦(研究院旧址)“朝圣”的年轻人一定会颇为失望,一切看上去与其他企业别无二致,除了目光中的这位“理工男”可能刚在国际期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
人工智能的延续
如今十八年过去,微软亚洲研究院当年的愿景已兑换成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与期刊上的4000余篇论文。更重要的是,脱胎于这里的技术也转移到微软产品矩阵中——Office,Windows,Bing,Kinect,以及小冰,Cortana,SkypeTranslator等人工智能产品,都有亚洲研究院的身影。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还是个模糊概念,甚至不被学术界普遍承认的岁月,研究院就已将其视作面向未来的基础研究。1999年研究院成立一周年时即确立了最初的几个研究中心:语音组,多媒体组,图形图像组——如今它们都更像是人工智能概念的一部分。
李开复多年后坦言:中国如今能在人工智能领域扮演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研究院很早开始便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众多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进行研究。“中国今天的成就真的应该感谢微软亚洲研究院。”
不过,这种“感谢”对于研究院来说,似乎也意味着成长的烦恼。几年前开始,中国科技公司就积极网罗人工智能领域的精英,可以想象,微软亚洲研究院作为最密集的人才聚集地成为了被挖的目标。
事实上,研究院早已熟悉了人才的流动——这也是成立院友会的原因之一。
十八年前,这个国度最顶尖的技术头脑纷纷从美国的高校和科技企业来到微软;十八年后,技术后辈有了更多良禽择木的可能——聪明的大脑不再浓烈地聚集一地,而是稀释在各个地方。他们有些人继续留下来从事自己最热爱的研究,有些人选择离开去领导更大的团队做产品开发,有些人选择到大学任教,有些人则选择在中国这片创业热土圆梦。
命运自有时。如今研究院的愿景落在了醉心于科研的技术信仰者身上。说来宿命的是,就像某种轮回,当人工智能的概念挥别往日的“扭捏”而摇身蜕变为技术界的狂欢,这里的研究员或许比十八年前的前辈更为幸运。他们赶上了人工智能的黄金年代,可以肆意挥洒禀赋,紧跟这一技术的变迁孕育更多可能,且已收获颇丰。
随意摘取几例。去年底在ImageNet计算机视觉识别挑战赛——这一行业标杆属性的赛事上,微软亚洲研究院视觉计算组凭借深层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使用了一种深度高达百层的神经网络,这要比过往任何成功使用的神经网络层数多5倍以上),获得图像分类,图像定位以及图像检测全部三个主要项目的冠军。几乎同一时刻,他们在另一项图像识别挑战赛MS COCO中的图像检测和图像分割项目上同样登顶——而一年过去,今年10月,他们在MS COCO图像分割挑战赛中获得第一名,成绩比第二名高出11%,且相较去年第一名的成绩也有飞跃进步。
在用户一端,承载技术的是应用——这也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近些年最令人欣喜的地方。
去年,在中国登陆的Skype Translator实时语音翻译技术,就凝聚了研究院在语音识别,自动翻译和机器学习等多领域的成果,让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直接对话成为可能。
而在风靡全球的How-Old.net(识别图片中人物的年龄)、Caption.ai(智能识图网站)等应用,同样基于研究院深耕多年的人脸识别技术。
当然,谈及人工智能应用,刷屏无数的小冰是绕不开的名字。抛开插科打诨不谈,我个人更看重的是它与其他行业的嫁接空间。譬如今年9月,小冰就进驻了“敦煌研究院”微信,摇身变为“敦煌小冰”,言谈之间告知人们关于敦煌的一切知识。嫁接得以实现,一项关键技术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的自主知识学习技术(Doc Chat):一种基于检索与排序直接从非结构化文档中选取句子作为聊天机器人回复的方法。这一技术也已运用于今年8月发布的第四代微软小冰跨平台商业解决方案,可让小冰更轻松地学习不同领域知识,完成更多嫁接可能。
尽管换了“标题”和讲述者,但这里与人工智能从十八年前开始诉说的故事仍在继续。
基因传承
故事得以延续的前提是传承,研究为先,自由开放的环境与体系得以让这里相对纯粹的“传帮接带”。
事实上,那些离开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珍视这段纯粹的职业生涯。而当他们追忆微软岁月,“感谢”与“传承”总是并列出现。“在现在的创业路上,研究院的文化氛围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公司文化,感谢研究院,感谢当年指导我们的Mentors,感谢一起实习的小伙伴们。”已在创业的蔡东翔院友这样说道,“希望Mentor文化可以在院友会得到一个很好的传承。”
同样作为院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副教授朱军则将传承细化:“我在研究院实习3年多……现在还清晰记得,第一天面试时问我‘为何读博士?’,这成了我现在面试学生必问的题目。Harry(沈向洋)的‘work hard, play harder’是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句话,现在也拿来教育学生。”
传承仍在继续。在不少院友看来,如今,院友会的成立可以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分享经验与资源,甚至在某些奇特的瞬间感到从未离开过一样。这有点像是管理界颇为盛行的联盟关系,当人们离开一个地方,可以通过“同事联络网”成为这个地方的支持者和外部资源,并将它身上的基因散播到更远处。
好吧,也许正如罗振宇所说:世界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是有限游戏,一种是无限游戏。有限游戏以游戏结束为目的,比的是谁能赢;无限游戏则是让游戏本身继续下去,而不是让谁赢,卷入的资源越多,参与的人数越多,游戏就能继续下去,这才是无限游戏的目标,也正是那些“老公司”的价值所在。
在我看来,这也正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一席“流动的盛宴”,留给技术世界的真正财富。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用文字优雅的文章,为您提供谈资与见识;微信公号:李北辰)
微软在中国的几个机构区别?
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都是技术为主,还是法律事业部,以知识产权的法律维护为主,再就是微软中国,以销售为主。应该是微软中国的福利待遇比其他技术部门要有挑战性吧。
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个机构是什么水平
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投巨资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并于2001年11月1日将其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基础研究机构。这一战略投资显示了微软公司对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的巨大信心和对本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的郑重承诺。
微软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来的计算机能够看、听、学,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微软亚洲研究院正以最大的热情,为满足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在未来5-10年对于计算技术的需求奠定坚实的科研基础而努力。同时,微软亚洲研究院还积极配合亚洲各国政府的科技产业政策,为促进信息产业和互联网技术在亚洲地区的发展、推动整个地区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