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煤炭十三五规划(黑龙江省煤炭十三五规划全文)
本文目录一览:
讨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未来五年有哪些大战略、大布局、大手笔?
细数“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里的“高精尖”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规划纲要草案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极为突出的位置,以5章15节浓墨重彩阐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创新大布局。
纲要中列述的不少未来五年发力的科研领域、科研项目,令人眼前一亮。记者对此作了梳理,一起来看看,未来五年我国将有哪些“高精尖”的大动作。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这一揽子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将面向2030年及更长一个时间段。
其中,重大科技项目包括: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深海空间站、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重大工程包括:种业自主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机器人、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健康保障。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包括: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装备、现代农机装备、高性能医疗器械、先进化工成套装备。
涉及:突破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核心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重点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聚焦煤炭分级、煤炭气化、净化合成、能量利用和废水处理等关键领域,推动成套技术装备自主化等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
这项发展行动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生物产业倍增、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储能与分布式能源、高端材料、新能源汽车。
其中涉及: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成为新增长点;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大力发展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智能材料;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适应性等关键技术等等。
【海洋重大工程】
在海洋重大工程中,蛟龙探海、雪龙探极尤其引人注目。
蛟龙探海包括:突破“龙宫一号”深海实验建造关键技术,建造深海移动式和坐底式实验等等。
雪龙探极包括:在北极合作新建岸基观测站,在南极新建科考站,新建先进破冰船,提升南极航空能力,初步构建极地区域的陆—海—空观测等等。
一如草案中所言,“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集中支持事关发展全局的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宇宙深化、物质结构、生命起源、脑与认知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向基础研究发力,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是塑造科技创新先发优势的必要条件,这将使中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世界科技的‘领跑者’。”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说。
十三五中的100项规划有哪些
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意图的反映。全国人大审查的纲要草案全文中摘取了未来五年中国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工程及项目。
它们涉及科技、装备制造、农业、环保、交通、能源、人才、文化和教育等领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会给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机遇。
1、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
2、深海空间站。
3、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
4、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5、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6、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
7、种业自主创新。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9、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10、重点新材料研发及应用。
11、在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
12、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养1万名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14、引进1万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遴选支持1万名左右急需紧缺的国内高层次人才。
15、每年培训百万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16、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力争10亿亩。
18、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
20、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
21、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
22、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信息系统。
23、实现“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
24、加快大型飞机研制。
25、发展新一代和重型运载火箭、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
26、发展深海探测、大洋钻探、海底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等装备和系统。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开发和工程化。
27、研发新一代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
28、研制高档数控机床。
29、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军用机器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商用。
30、开发适应各种耕作条件的先进农机产品。
31、研制核医学影像设备、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无创呼吸机等高性能医疗器械。
32、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医疗器械。
33、研制先进化工成套装备。
34、培育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成为新增长点。
35、加速推动基因组学等生物技术大规模应用。
36、加速北斗、遥感卫星商业化应用。
37、发展储能与分布式能源。
38、大力发展形状记忆合金、自修复材料等智能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等纳米功能材料等高端材料。
39、全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
40、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
41、建设物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
42、支持公共云服务平台建设,布局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推动贵州等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
43、加快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应用。
44、打造电子商务国际大通道。
45、构建国家网络安全和保密技术保障体系。
46、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47、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
48、建设川藏铁路等沿边铁路。
49、建成北京新机场。新增民用运输机场50个以上。
50、大力推进上海、天津、大连、厦门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港口智能化水平。
51、建设城市群交通圈。
52、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0公里。
53、实现村村直接通邮。
54、加快构建车联网、船联网。
55、推动驾驶自动化、设施数字化和运行智慧化。
56、建设高效智能电力系统。
57、对燃煤机组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58、开工建设常规水电6000万千瓦。
59、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60、推动致密油、油砂、深海石油勘探开发和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
61、建设水电基地和大型煤电基地外送电通道。
62、建成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工程。扩大天然铀储备规模。
6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
64、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引江济淮、引汉济渭、滇中引水、引大济湟、引绰济辽等多项重大引调水工程。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
65、建设西藏拉洛、浙江朱溪、福建霍口、黑龙江奋斗、湖南莽山、云南阿岗等大型水库。
66、建设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新疆阿尔塔什等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
67、基本完成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244条重要河流治理。
68、推进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加快推进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69、培育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新生中小城市。
70、发展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和文化底蕴的小城镇。
71、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建设一批示范性绿色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森林城市。
72、建设海绵城市。
73、建设地下管廊(网)。
7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
75、实施特殊类型地区发展重大工程。
76、在胶州湾、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厦门湾、北部湾等开展水质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
77、突破“龙宫一号”深海实验平台建造关键技术。
78、在北极合作新建岸基观测站,在南极新建科考站,新建先进破冰船,提升南极航空能力。
79、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体观(监)测系统。
80、实施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工程。
81、建设50个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基地。
82、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83、新增用气450亿立方米,替代燃煤锅炉18.9万蒸吨。
84、对江河源头及378个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江河湖库实施严格保护。
85、开展1000万亩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4000万亩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
86、建设5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和1个高放射性废物处理地下实验室。
87、推进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关系国家生态安全核心地区生态修复治理。
88、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保护空间和连接各生态空间的绿色廊道。
89、推进边疆地区国土综合开发、防护和整治。
90、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万平方公里。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
91、发展特色产业,实现3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发展劳务输出,实现1000万人转移就业扶贫。对“一方水土不养一方人”地区约1000万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
92、改造建设百万公里农村公路。
93、让未能升学的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94、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95、重点支持若干所高校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96、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97、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每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
98、青年体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
99、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100、建设讲好中国故事队伍。
“十三五”能源规划哪些目标会调整
能源消费总量天花板将更低
“十三五”时期,能源供需形势和“十二五”相比发生巨大变化。“十三五”能源规划强调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38亿吨左右,其中煤炭作为控制总量的重点,消费比例将降到一次能源的60%以下。这些目标值均在此前《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下调,变得更加严格。
更加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十三五”期间,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得必须更加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在“十三五”规划中,煤炭将被进一步引导至集中高效燃烧,推行煤电运等一体化运营。
到2020年,将有超过60%的煤炭消费量用于发电。同时,将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大幅降低发电煤耗和污染排放,现役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到2020年,将原煤入选率提升到80%以上,同时,大幅减少煤炭分散使用。
煤炭开发将划分优先次序
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原则,稳步推进晋北、晋中、晋东、神东、陕北、黄陇、宁东、鲁西、两淮、云贵、冀中、河南、内蒙古东部、新疆等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由于煤炭供给过剩,“十三五”能源规划将对煤炭基地的开发划分层次,区别对待。优先开发蒙东、黄陇和陕北基地,巩固神东、宁东、山西基地,限制发展冀中、鲁西、河南、两淮基地,优化发展新疆基地。
同时,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调整优化产能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加速
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15%,这一目标已经深入人心,目标的提升能够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发展有进有退。
12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已列入国家相关规划、具备建设条件的防城港3、4号“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和田湾5、6号机组建设工程项目予以核准,标志着我国核电审批实质性减禁,依照规划,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规模达3000万千瓦。
此前《行动计划》提到202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十三五”规划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别提升5000万千瓦,实现风电装机2.5亿千瓦,光伏装机1.5亿千瓦的目标。
此外,将推动宁夏、准东等新能源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或将提出可再生能源补贴总额限制,更加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
推动能源体制和价格改革
我国的能源体制存在自然垄断、行政垄断等问题,市场竞争不充分。“十三五”期间,能源体制改革、能源价格改革、能源市场开放、政府职能转变将是重点。电力和油气是改革的重点领域。
09年有关煤炭的新政策
(一)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健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以《煤炭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煤炭准入管理制度,严格煤炭地质勘查、开办煤矿及煤炭经营准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制定和完善与之配套的产业政策、制度和标准。
2.完善经济政策。切实落实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煤炭税费制度改革步伐,把煤矿企业税负降到合理水平。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将资源、环境、安全、劳动力、转产发展等费用足额纳入生产成本。推进电煤价格与市场价格并轨。
3.加强行业管理。加强煤炭行业管理机构建设,科学确定职能,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对煤矿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积极推进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
4.强化规划调控。强化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矿区总体规划的作用,规范煤炭勘查开发秩序,加强煤矿基本建设管理,调控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建设规模,防止煤炭产能过剩。加强规划队伍建设。适时对规划进行滚动调整。
5.扩大对外开放。在煤矿重大装备国产化、煤矿灾害防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煤层气开发、煤炭气化液化等领域,鼓励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和经济合作。煤炭出口调控在合理水平,增加东南沿海地区煤炭进口。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到境外开发煤炭。
(二)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煤炭企业整合
1.加强资源勘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周转金)优先保障煤炭资源勘查需要,重点用于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特殊和稀缺煤种矿区普查和必要的详查。提高勘查质量,完善储量评估制度。
2.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以建设大型煤矿为主,优先建设特大型露天煤矿和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严格控制小型煤矿建设。国家给予适当国债资金补助,重点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整合中小型煤矿。
3.构建大型煤炭集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引导形成产能亿吨级和5000万吨级的大型骨干企业。鼓励有优势的煤炭企业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体化经营。
4.促进小型煤矿整合。产煤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小型煤矿整合规划和控制目标,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
(三)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1.加强煤运通道建设。重点加强晋、陕、蒙、宁、黔煤炭铁路外运通道及北方煤炭港口建设,合理布局矿区铁路支线、矿区公路。加快铁路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各类资金特别是优势煤炭企业的投资,参与运煤通道建设。
2.鼓励发展坑口电站和低热值燃料电厂。做好与电力规划的衔接,合理规划一批大型坑口电厂。在水资源许可的条件下,增加晋、陕、蒙、宁、黔、皖电力建设规模。低热值燃料电厂建设纳入国家电源建设规划,优先予以核准。
3.大力发展煤矸石建材。将煤矸石、粉煤灰生产建筑材料纳入国家建材发展规划,完善生产和使用煤矸石墙体材料的财税优惠政策,引导煤矸石墙体材料快速发展,促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土地资源。
(四)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
1.加强科技攻关。国家列专项支持煤炭工业科技基础研究,支持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协作,开展技术创新,建立煤矿重大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国产化。
2.提高职工素质。国家制定煤矿特殊工种定员标准和培训标准。大中专院校要通过减免学费、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校企对口招生等措施,扩大生源并提高教学质量。企业通过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改变用工制度、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等措施,尽快提升煤矿职工队伍素质。
(五)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
1.健全安全生产法制。抓紧完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重特大事故责任人的刑事处罚力度。加强安全执法,协调联合执法,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权威性,做到违法必究、令行禁止。
2.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建立产煤地区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考核制度,把百万吨死亡率、安全人员配备和安全培训等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伤亡事故经济赔偿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等制度。
3.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坚持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企业要提足用好生产安全费用,加快安全技术改造。国家继续安排国债资金,重点支持特殊困难煤矿以“一通三防”为主的安全改造、瓦斯综合治理和科技攻关试点工程,以及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4.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理顺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政府监管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关系,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搞好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强化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非油气能源矿产调查
一、部署重点
1.煤炭资源战略调查评价
煤炭地质调查。重点部署在西部和东部资源枯竭矿区外围深部,南方缺煤省份。以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东部和南部地区、伊犁盆地、库车—拜城地区为重点,开展新疆煤炭资源专项调查;以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及祁连山地区、青藏铁路沿线(青南地区、乌丽开心岭地区)为重点,开展青藏高原煤炭资源远景调查;以豫东、两淮、徐州、鲁西南、冀东大城地区为重点,开展苏鲁豫皖深部煤炭资源调查;以滇东、黔西北、黔西南地区为重点,开展云贵地区低硫煤调查;以广西十万大山、福建龙永、江西萍乐、湖南湘中等地区为重点,开展南方缺煤地区煤炭资源调查;以黑龙江三江—穆棱河盆地及西北地区为重点,开展东北煤炭资源调查;以山西河东及晋东南、河南西部、安徽淮北、黑龙江七台河、宁夏中部等地区为重点,开展优质稀缺煤种资源调查;以河北邯邢、河南焦作与安阳、山西晋城与潞安及霍西等矿区为重点,开展华北晚古生代煤田煤炭资源地质勘查。
煤炭整装勘查。部署在大型煤炭基地及新发现的大中型煤炭矿产地。重点开展新疆、青海煤炭资源的普查和必要的详查工作。新疆煤炭勘查以准东南聚煤区、吐哈盆地聚煤区、伊犁盆地聚煤区为重点,其中吐哈盆地聚煤区包括三塘湖、淖毛湖、伊拉湖—艾丁湖、库木塔格—沙尔湖、大南湖—野马泉5个勘查区;伊犁盆地聚煤区包括新源—巩留、尼勒克、清水河、昭苏等5个勘查区。
基础地质研究。开展新疆吐哈、准噶尔、伊犁、塔里木盆地综合研究和东部构造控煤规律与找煤研究,总结成煤模式和聚煤规律,指出找煤方向和综合利用方向,为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开展优质与稀缺煤种成因机制与分布规律研究,分析优质和特殊稀缺煤种形成的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为寻找优质炼焦用煤、优质无烟煤和其他特殊稀缺煤种提供理论依据。
2.铀资源战略调查评价
以天山、准噶尔、祁连—秦岭、华北陆块、华东南、大兴安岭等铀成矿省为重点,选出130多个铀矿预测工作区,分阶段、按层次部署铀矿资源调查评价和地质勘查工作。
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重点部署在北方地区沉积盆地;火山岩型铀矿调查评价重点部署在大兴安岭、燕辽、雪米斯坦、赣杭、武夷山等火山岩带;花岗岩型铀矿调查评价工作重点部署在桂北—湘南、冈底斯、三江、阿尔金、龙首山等地区;以湘西地区黑色岩系为重点,兼顾南秦岭、赣西北等地区的黑色岩系,进行铀资源总体潜力调查评价;开展黔中地区含铀磷块岩分布区铀资源潜力调查;开展钍资源总体潜力初步调查。
铀矿整装勘查工作重点部署在北方伊犁、鄂尔多斯、二连、吐哈和松辽盆地等大型砂岩型铀资源潜力区,以及南方有较大硬岩型铀资源潜力区。
二、部署建议
(一)缺煤省份煤炭调查评价
1.工作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相当丰富,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有5.57万亿吨。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35万亿吨,资源查明率为24%,其中1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查明程度仅46%,未查明的远景资源量尚有1.53万亿吨。我国煤炭资源具有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与主要消费市场呈逆向分布。这种分布特点也决定了我国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的不均匀性,即东部、南方地区勘探开发程度较高,许多矿山出现资源枯竭,煤炭供需矛盾突出,迫切需要在已有矿区深部和外围寻找接替资源;西部地区煤炭资源调查工作滞后,勘探开发程度低,待查明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亟待加强煤炭资源潜力调查,新发现大中型煤炭矿产地。
2.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累计新发现可供进一步开展普查工作的大中型煤产地14~24处,预期提交一批煤炭资源量。其中:
“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发现大中型煤产地7~12处,预期提交一批煤炭资源量。
“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发现大中型煤产地14~24处,预期提交一批煤炭资源量。
3.工作任务
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煤炭资源枯竭区、青藏沿线及南方缺煤地区。即以南方缺煤省份、东部资源枯竭矿区外围深部为重点,开展煤炭资源调查评价、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为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资源远景基地;开展大型煤炭后备基地煤炭资源勘查示范,为国家煤炭资源利用规划提供资源保障。
(二)新疆东疆含煤盆地煤炭矿产勘查
1.工作现状
矿产勘查区位于新疆东部,行政区划隶属于吐鲁番和哈密两个行政区。东西长约725千米,南北宽约325千米,总面积约18万平方千米,区内包括三塘湖和吐哈两个含煤盆地。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分为南北两个重点区,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北部三塘湖煤田东西长300余千米,南北宽10—50千米,面积约9345平方千米。南部吐哈煤田南部东西长约600千米,南北宽10—30千米,面积约15560平方千米。
工作区已往开展的地质工作有石油普查、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放射性工作检查和煤炭资源远景调查等,其中南区的吐哈煤田南部部分地带工作程度较高,开展过“三湖”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对全区的资源赋存和基本构造轮廓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近年开展过普查以上工作的煤矿区只零星分布于盆地的边缘或隆起地段。工作区未进行过预查及以上煤田地质勘查工作。
2.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任务:在以往煤田预测的基础上,开展新疆东部的三塘湖煤田和吐哈煤田煤炭资源勘查工作,采用地质简测、二维地震、钻探以及煤田测井、样品测试等主要手段,完成预查和普查工作,开展两个含煤盆地的成煤条件和聚煤规律研究。探求推断的和预测的煤炭资源量,提交可供详查的大型煤炭资源矿产地,并提出勘查部署建议。
预期成果:提交一批1000米以浅(333+334)资源量。提交大型煤炭资源矿产地10处。通过本次煤炭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可进一步提高新疆东部地区煤田地质工作程度,为“西煤东运”生产基地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3.工作任务
全面收集研究以往煤炭资源调查和石油地质调查勘查成果资料,开展三塘湖煤田的三塘湖区、淖毛湖区,吐哈煤田的伊拉湖—艾丁湖区、库木塔格—沙尔湖区、大南湖—野马泉区的煤炭资源勘查工作。采用地质简测、二维地震、钻探以及煤田测井、样品测试等主要手段,先期开展煤田预查工作,总结聚煤规律,圈定赋煤区;进而对圈定的赋煤区进行普查工作。初步确定工作区的地层层序,确定含煤地层时代;初步了解工作区的构造形态。初步了解含煤地层的分布范围、煤层层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具体工作安排:
开展三塘湖区、淖毛湖区,伊拉湖—艾丁湖区、库木塔格—沙尔湖区、大南湖—野马泉区的煤炭资源预查工作,圈定赋煤区,提出普查工作区及部署建议。
开展赋煤区的普查工作,探求推断的和预测的资源量,提供可供进一步详查的大型煤炭资源矿产地。
(三)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南区煤炭勘查
1.工作现状
工作区范围由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南区煤炭普查(1区)和(2区)组成,面积936.10平方千米,其中1区面积为454.90平方千米,2区面积为481.20平方千米。勘查区东西长约44千米,南北宽约31千米,为一上宽下窄的倒梯形,面积约712平方千米。依据地质及煤层分布特征,以第Ⅱ走向勘查线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西区(1区)面积约270平方千米,东区面积约442平方千米。
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南区自1994年完成普查地质工作,至今没再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2.工作目标
基本查明本区内的构造形态,控制勘查区可能影响井田划分的构造,评价勘查区构造复杂程度。
基本查明各主要煤层的层位、厚度和可采范围,确定它们的连续性,控制煤层露头位置,了解对破坏煤层连续性和影响煤层厚度的古河流冲刷、古隆起等,并大致查明其范围,评价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
基本查明煤层的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初步查明可采煤层风氧化带界线。
基本查明本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各主要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煤层瓦斯、地温等开采技术条件,对可能影响矿区开发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其他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初步评价勘查区环境地质条件。
初步查明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对其有无工业价值做出初步评价。
估算各主要煤层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资源/储量。全区5个可采(≥1.5米)煤层参与资源量估算,预获得能利用资源量为302383万吨。
3.工作任务
在充分研究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首先施工地震工程,然后进行钻探施工和地球物理测井,并对所施工钻孔的可采煤层进行采样化验,以进一步确定本区煤层的具体特征和可采范围。钻探施工结束后转入室内资料分析整理,提交详查地质报告。
(四)铀资源战略调查评价
1.工作现状
我国陆域范围已完成航空放射性测量390万平方千米,完成中比例尺以上放射性地质、物化探调查评价的面积仅约120万平方千米,共探明×个铀矿床。但全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整体较低,除矿田范围内,大部分地区铀矿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青藏等地区多为空白区;大多数硬岩型铀矿床只控制在500米以浅,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勘查深度多在400米以浅。开展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和已知矿区深部及外围铀资源调查和勘查,是实现铀资源新发现和增加资源储量的必然途径。
2.工作目标
开展我国主要铀成矿区带和主要铀矿类型的铀矿资源调查评价,查清资源潜力,圈定成矿有利区,力争落实一批新的大型勘查基地;对铀资源潜力大的矿化集中区,开展铀资源勘查示范,探明大型铀资源基地。
预期提交矿产地5~10处,新增一批铀资源量。
3.工作任务
开展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砂岩型铀矿勘查示范。继续开展内蒙古二连盆地中东部地区、巴丹吉林盆地、广西北部、新疆雪米斯坦火山岩带、大兴安岭成矿带和西藏冈底斯成矿带铀资源调查评价。开展新疆伊犁盆地、松辽盆地白兴土地区地浸砂岩型铀资源调查评价;开展武夷山成矿带北中段地区铀远景调查。开展重要成矿带铀矿找矿靶区优选与评价。
(五)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砂岩型铀矿勘查
1.工作现状
工作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总面积约2750平方千米。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盆地具有“双重基底”结构,结晶基底为太古界、下元古界古老变质岩系;直接基底为中元古界、古生界变质岩系与中、下中生界海相地层。盖层为中新生界,其中中侏罗统直罗组为找矿目的层。
2.工作目标
大致查明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和矿化特征等,大致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交可供矿山建设的特大型、大型铀矿床各1处;同时,进一步开展已圈定有利成矿地段的资源潜力评价。提交一批(332+333)铀资源量。
3.工作任务
开展内蒙古鄂尔多斯重点地区铀资源勘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地质调查。
对已发现的矿体的连续性以及延伸方向进行大致了解,扩大矿带规模,大致了解该地段灰色残留体的赋矿规律。
(六)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
1.工作现状
勘查区位于伊犁盆地,总面积420平方千米。设置两个工作区段。
工作区从1955年开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发现了煤岩型铀矿床,1991年开始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与评价工作,提交了3个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该区铀矿地质工作基础扎实,资料丰富,具备了开展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的条件。
伊犁盆地是一个造山带山间盆地,可分为三个基本构造单元,分别为北部断隆带、中央拗陷带和南缘斜坡带。南缘斜坡带为相对稳定区,中新生代地层总体呈向北缓倾的单斜构造,具有层间氧化带发育的构造条件;主要含矿层中下侏罗统为一套陆相灰色含煤碎屑岩建造,发育九层适宜层间氧化带发育的砂体,其中八层已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带。在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也发现了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
2.工作目标
拟开展工作区范围内现已落实的××大型铀矿床普查及××中型铀矿床普查工作,大致查明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和矿化特征等,大致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交可供矿山建设的大型铀矿床2个,同时进一步开展伊犁盆地南缘东段有利成矿地段为重点的资源潜力评价。落实一批(332+333)铀资源量。
3.工作任务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以钻探工程揭露为主要工作手段,重点对矿体进行钻探工程控制。
同时,在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开展普查工作;在××地区,对西山窑组上段、西山窑组下段、头屯河组中的铀矿体的延伸情况进行控制。
(七)二连盆地中东部地区铀矿勘查
1.工作现状
勘查区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市,面积10000平方千米。勘查区位于二连盆地的中东部,夹持于北西部的隆起和南东部的隆起之间,分布于两大次级构造单元中。
2.工作目标
对铀矿产地开展勘查工作,基本查明矿体的数量、规模、形态和矿化特征等,基本查明重点地段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交大型铀矿床2个,落实一批(332+333)铀资源量。
3.工作任务
开展二连盆地中东部地区重点地段铀矿预查。
按普查网度对矿体进行控制,并对铀成矿环境进行查证。同时兼顾外围环境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