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中心医院儿科看黄疸怎么样(黄石中医院儿科医生)
本文目录一览:
新生儿得了黄疸,你觉得需要去医院看吗?
当如果家庭里面多了一个小宝宝的话,有很多人其实都是束手无策的,尤其是新手的宝妈宝爸们,虽然有自己的父母,可以帮忙出谋划策,但是现在有很多的 科学养娃方式呢父母是不具备的,所以今天小编想和大家一起来谈一谈,当新生儿如果出现黄疸的话,我究竟应该如何处理?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呢 ?
其实我们正常的大人们也会出现黄疸,而他呢主要是因为肝脏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肝功能有问题的人,他的眼睛都是黄色的,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小黄人 ,他因为是肝内的毛细血管或者是分泌排泄功能都改变了,所以才导致了这个问题细胞所制造的这个胆汁它需要通过一个间隙到达到毛细血管,再到肝管和其他的分支 ,而如果干细胞变硬的话则就意味着胆红素枝排不出去。如果身体出现这样的体重的话一定十分谨慎上医院去就医。
新生儿黄疸怎么回事儿 ?
其实孩子在肚子里面处于一个无氧的环境,它是通过携带才能够去吸收他自己所需要的血红蛋白的氧气,而当出生之后他接受我们外界的环境建立自身的新环境时候红细胞是必须需要破坏的。这些红细胞破坏了之后它释放胆红素就必须要进入到血液里面,所以呢就会产生黄疸的现象,而黄疸呢 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应该如何处理?
新生黄疸呢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和自己母亲的血型不合,导致于新生儿溶血,会导致黄疸,另外就是新生儿感染,除此之外,如果是生理性的黄疸的话,其实不予理会。而如果孩子有一定的饥饿或者是感染的话,其实也会导致黄疸升高,另外病理性的黄疸在发现之后呢需要用蓝光照射,过一段时间也会好,大家也不用特别的担心,但是新生儿在住院的时候,有很多人都会选择直接照射蓝光 这个蓝光照射其实对于还是并没有特别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是健康的新生儿完全的不用使用。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体内胆红素沉积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大多数为生理性的。足月儿一般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
黄疸是什么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出现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主要症状为皮肤、黏膜、巩膜发黄,宝宝食欲不振、不安躁动,体温可能也会有所上升。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中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约有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内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主要是因为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的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的一种疾病,具体又可以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听音频学孕育,知识从未如此有趣
长按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在微信对话框中长按识别“快乐呱呱”小程序
家长须知的新生儿黄疸指数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对秘籍 如何正确给新生儿退黄?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新生儿总是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让人防不胜防,其中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什么来的呢?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组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特征的病症,1092年法国医师Gilbert首先报告,为非溶血性、非结合性胆红素血症所致的黄疸。先天性患者家族中有25%~50%的人有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从严格的定义讲,其特点为非溶血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而血清胆酸与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
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为非溶血性、非结合性胆红素血症所致的黄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病因肝细胞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不足所致,主要表现症状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尿和粪色泽改变等。
新生儿黄疸原因
当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脱离了母体,宝宝开始用自己的肺来呼吸,获得氧气,体内低氧的环境改变了,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了,这时候胆红素就产生了,并且可能过剩。多余的胆红素无法通过没有发育成熟的酶系统来排出体外,跟着血液流动到宝宝的身体各处,反应到外部体征,就是宝宝的皮肤和巩膜变成了黄色。这种现象就叫做新生儿黄疸。
1、胆红素生成多
(1)红细胞破坏多:胎宝宝在妈妈的子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所以很容易出现黄疸。尤其宝宝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新生儿脐带护理5招
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即是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新生儿黄疸症状主要表现为面颈部、躯干甚至全身都泛黄,通常2-3日后慢慢消退。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这两种黄疸的症状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一般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
2、黄疸逐渐加深,在第4-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轻。
3、足月出生的新生儿,黄疸一般在生后2周消退,早产儿一般在生后3周消退。
4、黄疸程度一般不深,皮肤颜色呈淡黄色,黄疸常只限于面部和上半身,黄疸时孩子的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食欲正常,大小便的颜色正常,生长发育正常。
5、化验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2mg/dl,但小于12mg/d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下列特征:
1、黄疸出现时间过早,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
2、黄疸消退时间过晚,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正常的消退时间,或黄疸已经消退而又出现,或黄疸在高峰时间后渐退而又进行性加重。
3、黄疸程度过重,常波及全身,且皮肤黏膜明显发黄。
4、检查血清胆红素时,胆红素超过12mg/dl,或上升过快,每日上升超过5mg/dl。
5、除黄疸外,伴有其他异常情况,如精神疲累,少哭,少动,少吃或体温不稳定等。
解读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5招防治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足月出生宝宝的黄疸正常值与早产儿有所不同。通常,足月新生儿黄疸正常值是12.9毫克/100毫升,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2.9毫克。早产儿的黄疸正常值15毫克/100毫升血液,也就是100毫升的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低于15毫克。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正常生理现象,是由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所致。新生儿出生后,开始自主呼吸,肺循环建立,有充分的氧气供应后,体内过多的红细胞开始被破坏,血红蛋白被分解后产生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因为新生宝宝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经肝脏代谢而排出体外,在体内越积越多,从而使皮肤、黏膜等组织黄染。随着红细胞破坏的减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结合胆红素逐渐被代谢并通过肠道和泌尿道排出体外,黄疸也逐渐减轻并消失。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宝宝出生后2-3天内出现皮肤、眼球黄染,4-6天达高峰,足月新生宝宝可以在两周内消退,早产宝宝则需要3-4周消退。黄疸较轻的宝宝可局限在面部、颈部和躯干,颜色呈浅黄色,较重的可波及全身。除黄疸外,新生宝宝一般情况良好,吃奶、睡觉、大小便均正常。但也不是说所有的宝宝都一定会出现黄疸,一般足月宝宝有60%会有黄疸,早产宝宝有80%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但如果需要,新生儿黄疸治疗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光照疗法
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2、换血疗法
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3、其他疗法
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新生儿黄疸。比如,确保宝宝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母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多排便。如果对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一定要请教医生,以确保妈妈选择了正确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
新生儿黄疸多久能退?一般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起病时间和消退时间也不一。新生儿黄疸多久消除?一般来说,生理性黄疸病情不重,起病后一般在2周内即可消退;而病理性黄疸易反复发作,出生后2-3周仍持续不退或继续加深。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在生后2-3天开始出现黄疸,4-5天后最明显,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况良好,无不良反应,称“生理性黄疸”。早产儿由于肝功能更加不成熟,黄疸会出现得比较晚,大概在第3或者第4天,而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早产儿黄疸可持续14天或者更久。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黄疸开始时间为生后4-7天,持续2个月左右,以非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无临床症状。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如果是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如果是病理性黄疸的话主要的治疗方式是照蓝光,所以必须到医院儿科就诊后治疗,并复测经皮测胆红素了解治疗效果。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如何护理黄疸宝宝?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有以下6点:
1、判断黄疸的程度。爸妈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疸;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现黄染,为重度黄疸。
2、观察大便颜色。如果大便成陶土色,应考虑病理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所致。如果黄疸程度较重、出现伴随症状或大便颜色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3、尽早使胎便尽早排出。因为胎便里含有很多胆红素,如果胎便不排干净,胆红素就会经过新生儿特殊的肝肠循环重新吸收到血液里,使黄疸增高。
4、给新生儿充足的水分,小便过少不利于胆红素的排泄。
5、在黄疽期间要注意给予足够的糖水及热力,并保护好肝脏。
6、如果黄疽出现过早或消失过迟,或黄疸程度过重,或逐渐减轻后又再加重,婴儿精神不佳、吸奶少或拒奶等临床症状时,则属病理性黄疸,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1、西药
(1)葡萄糖及硷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黄疸宝宝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
(2)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
(3)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
(4)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2、中药
(1)消黄利冲剂:茵陈9g,桅子3g,大黄3g,茅根10g,金钱草6g,茯苓6g。
(2)茵陈蒿汤:茵陈1.5g,栀子9g,制大黄3g,甘草1.5g。
(3)三黄汤:黄芩4.5g,黄连1.5g,制大黄3g。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的时间较早,出生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现,而且黄疸一旦出现之后,短期内宝宝皮肤的颜色会迅速加深,且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宝宝会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嗜睡、吸奶无力、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不吃奶甚至出现呻吟、尖声哭叫。有些病理性黄疸,久延不退,或减退后又复加重,碰到这些情况,都要尽早到医院诊治。
新生儿黄疸预防
1、看父母血型。
妈妈是O型血,爸爸是A型血或者AB型血,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几率偏高。这种新生儿黄疸就是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因此,父母血型是影响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当然,爸妈也无须太过紧张,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
夫妻双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亲血型为O,父亲血型为A、B或AB),或者母亲RH血型呈阴性,需要定期做有关血清学和羊水检查,并在严密监护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2、注意饮食。
怀孕期间,孕妇要注意饮食有节,忌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太饱或者让自己太饿,并忌烟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3、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
如苹果、猕猴桃、西红柿等食物。
黄疸指数
在哺乳到了一定的时期就应该及时回奶,此时可以通过回奶汤回奶,那么回奶汤的配方是什么呢?
回奶粥:原料:粳米100克,炒麦芽30克,枳壳6克,红糖适量。制法:将粳米淘洗干净,锅置火上,放适量清水,加入炒麦芽、枳壳前煮、去渣,放入粳米煮粥,等粥熟时,加入红糖搅拌溶化即可。
丝瓜鲫鱼汤:活鲫鱼500克,洗净、背上剖十字花刀。两面略煎后,烹黄酒,加清水、姜、葱 等,小火焖炖20分钟。丝瓜200克,洗净切片,投入鱼汤,旺火煮至汤呈乳白色后加盐,3分钟后即可起锅即可。
黄疸病
黄疸病在新生儿中是比较常见的,有一定的症状,那么黄疸病的症状是什么呢?
黄疸伴发热多见于急性胆管炎,同时还伴有畏寒。肝脓肿、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均有中等度发热,甚至高热;急性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时常先有发热,而后才出现黄疸。
还有白眼球、皮肤、空腔粘膜等变为黄色是黄疸病最主要的症状,另外还会出现尿液、汗液、泪液变黄,而大便颜色会变浅。在消化方面,黄疸病人还会出现腹痛、腹胀、厌食、全身乏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较严重的黄疸病,还会出现腹部疼痛、肝区疼痛等更为剧烈的症状。
黄疸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得黄疸的概率比较大,得了黄疸以后要及时治疗,那么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新生儿黄疸目前有四种治疗方法。首选的是蓝光治疗,主要针对病理性黄疸进行治疗。第二种方法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微生态药物治疗、白蛋白治疗、丙球治疗、鲁米那和尼可刹米治疗等。第三种针对严重病例,如ABO溶血和Rh溶血,引起的严重贫血,甚至水肿、心衰的病例,在临床上采用换血疗法。
注意新生儿黄疸指数偏高,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生理性偏高和病理性偏高,对于生理性偏高可以自己过一段时间痊愈,如果是病理性偏高就需要及时的就医进行诊治。
黄疸是什么意思
黄疸通常表现为全身皮肤为黄色,所以由此得名,那么什么叫做黄疸呢?
黄疸就是人的皮肤,尤其是巩膜出现了黄染,巩膜外面的巩膜开始时是白眼珠,如果变黄就是有黄疸,黄疸还表现在皮肤变黄、小便变黄,还有其它地方的一些黄染的就是黄疸。
黄疸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之一,那么母乳性黄疸多久能退完,需要断奶吗?
一般母乳性黄疸在停止母乳喂养的72小时之后就会退至一半,而且这时候再继续进行母乳喂养,是不会加重母乳性黄疸的,另外一方面如果要完全褪去母乳性黄疸,可能需要在停止母乳喂养后的1~2个月之后。
其实宝宝出现母乳性黄疸的情况,母亲在哺乳宝宝期间就要注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要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也不要服用药物,同时要注意少量多次喂奶的原则,尽量保证宝宝有一定的大便次数,可以减少宝宝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降低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
母乳性黄疸原因
黄疸的其中一种是母乳性黄疸,那么患有母乳性黄疸原因有哪些呢?
引起母乳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母乳中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较高,胆红素在宝宝肠道内重吸收引起的,也与母乳不足,喂养不当有关系。母乳性黄疸一般在两周内消退,如果两周后黄疸不消退,就要停食母乳,如果宝宝出现了精神不振、嗜睡、吃奶困难,甚至抽搐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平时要注意宝宝皮肤的护理,防止破损或感染。
因此在哺乳期和妊娠期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要过食生冷,也不要过饥过饱,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休息。还有孩子出生以后要尽早开奶。
宝宝检查黄疸
给宝宝检查黄疸是有一定的注意事项的,那么怎么给宝宝检查黄疸呢?
检查宝宝的黄疸有两种方法:经皮测胆红素,使用特殊的仪器进行测量,但是会受皮肤厚度、肤色、年龄等因素影响,会有误差,常作为检测胆红素变化的一种方法。抽静脉血进行检查,这种检查最准确,在发现宝宝出现黄疸后,如果经皮测胆红素明显升高,建议进行抽血化验。或者在光疗结束后进行抽血化验,评估治疗效果。医生会根据宝宝情况给家长最合适的建议。
其实宝宝出现黄疸的情况,作为家长不用过多的担心。首先分析一下,宝宝到底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是生理性黄疸,家长可以让宝宝保持清淡的饮食,多喝一些温开水。同时保持宝宝身上的干净、清洁,一般情况下宝宝7~10天就可以痊愈。如果宝宝是病理性黄疸,那么家长就需要注意。首先要找出病因,知道宝宝黄疸具体的症状,然后再对症治疗,寻求医生的帮助,正常情况下也可以痊愈。
新生儿黄疸检查
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来的,那么新生儿黄疸检查项目是什么呢?
新生儿黄疸检查项目主要是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亚临床黄疸或隐性黄疸;当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发病时间延长,没能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可引起高胆红素脑病,非常容易诱发后遗症,如引起脑瘫,癫痫,或者是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以及听力功能障碍。新生儿黄疸分别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发病初期会表现为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的症状,同时可伴有易激惹,烦躁不安,拒乳等症状表现。
宝宝黄疸很严重,每次带宝宝去医院治疗感觉很麻烦?
我儿子小时候也是黄疸,当时老公在网上买的蓝灯,儿子睡觉的时候就给他照一会儿。
但是,家长要做好防护,因为蓝灯对眼睛有害,要戴墨镜。孩子要穿有防护功能的纸尿裤。
一般买蓝灯的时候商家都会赠送墨镜和纸尿裤,或者直接在店铺里面都能买到。
另外,可能孩子还要吃点药。这就要去医院问医生了,应该给孩子吃什么药。
孩子有病,家长会很心疼。但是家长不能慌,要理性对待这个事情。黄疸还是好治的,家长不用担心。
最后,祝宝宝早日康复!
聊聊黄疸
声明 : 我并非医者,此文仅作为一种生活经验,以供参考。
新生儿黄疸应该是每个父母都会碰到的问题,因为百分之九十的新生儿前十天甚至更长时间都会遭遇孩子身体颜色的转变。但问题是有时孩子的黄疸会超过安全范围,且重度黄疸有可能会伤及小孩大脑。为保险起见,社康医生就会要求你带去医院复查,确认是否照光治疗。以下通过我小孩的就诊情况,我们来看看黄疸的问题。
6月14日早上7点半,我小孩出生,顺产于龙华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大楼7楼。因为顺产,小孩各项指标正常,老婆住院两天后就出院了。出院时医生会叮嘱出院后需要关注宝宝的的一些关键事项,其中到社康检查黄疸指数就是其中一项。
6月18日,在家呆了两天后,我带小孩去社康检查黄疸,数据如下:
社康告知新生儿在该天数的正常范围值是12到15mg/dl,让我第二三天继续检查,如果持续上升,超过15,需要照光。第二天由于大雨,没带小孩去社康持续检查,另外一个原因我想宝宝能自动调整过来,因为这是新生儿黄疸的一个正常现象。20号下午,尽管天气不好,我坚持了带宝宝去检查黄疸,以防万一。
结果超乎预测,社康医生建议去医院复查照光,我和医生确认是否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去医院,医生告知可行。回家后,我还是打了产后回访电话咨询,报了黄疸数值后,医生建议当天就去医院新生儿住院部,别拖延,以避免导致严重结果。
住院部两个医生,其中一个态度不是很好,另一个医生给我们做了很好的关于新生儿黄疸问题的解答,是否住院照光由我们决定,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也有可能刚好是高峰期,宝宝可能正在回转。同时我也咨询了学医的高中同学,以及我大哥认识的一个妇产科医生。总体结论是该黄疸数值达到住院照光的标准。
然而照光我们是有顾虑的,首先是否有副作用?其次,老婆的心里是否能承受?每一个母亲对于刚刚出生的宝宝,被隔离照光都会有一种撕心的痛,只有母亲才能体会。我能做的只有安慰老婆,以及做到最全面的了解后,选择相对好的医院做照光。
为保险起见,我们凌晨挂了儿科急诊号,等了将近三小时,终于轮到号。医生告知该数值已达到住院标准,但考虑到刚好是新生儿第七天,有可能刚好是新生儿正常峰值,一种经济的选择是等到第二天再复查,如果不降反升,就住院照光。同时也做了血液检测,如下:
我们咨询医生宝宝是病理性黄疸还是生理性黄疸,医生告知,他认为是病理性黄疸,有可能是肚脐发炎所致,同时说明血液报告“还好”。当天让护士清洗了肚脐,护士的观点是“还好”,根部有一点点发炎。这份报告经过另外的医生看过后,提出既然抽血检测了,为何没有检测胆红素的疑问,因为,真正确定黄疸高的最佳确认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值,而不是经皮检测值。
按照医生的建议,我们凌晨回到家里。内心期望宝宝当天能自然好转。同时我们打算下午选择更好的医院去做检测。下午去了市妇幼,挂了儿科急诊,整体效率不错,没等多久就到叫号。护士先测试了黄疸值:
医生看了该值,说很高,需要住院,具体根因由住院部直接检测,并且说我们第一次在社康检查的值已经很高了。我说行,就住院吧。去了妇幼住院部,医生指责我们是否没去社康检查,为何这么高才来,严重需要换血等等。我咨询是病理性,还是生理性,医生答复生理性黄疸值不会这么高。
照光是需要隔离的,妇幼的规则是隔天探视。于是今天上午我去做了探视,向主管医生咨询了我列出的问题。
1、黄疸高的根因?
2、血液中的胆红素是多少?
3、照光多久,黄疸降了多少?
4、肚脐是否脱落?
5、奶粉多少?
6、何时可出院?
主管医生回答:
1、根因尚不知道,很多小孩很难确定根因。
2、见后面的报告。
3、前天下午加昨天,累计24小时左右,目前已经降到100umol/L,已经正常。
4、肚脐没脱落,有好转。
5、奶粉昨天吃了60ml。
6、留院观察一天,明天如果黄疸检测正常,就出院。
报告(这份报告专业):
按医生所述,找不到原因,是否意味着这是生理性黄疸呢?只是碰巧这些天天天下雨所导致黄疸偏高?或者是母乳性黄疸?
从整个就诊情况看,以及多方咨询,宝宝的黄疸值到了需要照光的地步。但整个过程也可以看到各医生对于黄疸的说法存在不统一的情况,或许这是婴儿个体差异导致的医生无法统一判定,但也折射出医生看病对病人没有足够的透明,不具备耐心讲解的素质,这和患者多医者少有一定的关系(说大了就是国情),也和医者自身的性格和职业修养有关系,当然也和一些“脑残”的患者有关系。这就是中国目前的就医现状,医生和患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影响。有朝一日,医生能把患者当“上帝”,患者也能理智清晰的看待种种医患问题,我想我们所有百姓就都有幸福感了。
希望宝宝明天就能出院,辛苦宝宝了 ,这两天没有爸妈陪伴,你要坚强。
附:
1、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照光的恐惧,我个人的观点是听从医生的诊断,可以多找一些医生了解情况。
2、不严重的话,一般照光一天,观察一天即可出院,大致两天三夜。部分妈妈会担心医院照顾不好,以及人多会有感染。我的观点是病为优先,遵从医嘱,相信宝宝能够坚强,同时相信医生能防护好。
3、药物治疗。就目前我的了解,有一种药物存在问题,关于黄疸的药物研究还在持续讨论。
4、关于黄疸的阈值范围,百度有篇很好的文章,摘录如下:
“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英文缩写TBIL或STB。参考值:3.4~17.1μmol/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
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总胆红素正常值在3.4~17.1μmol/L之间,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黄疸;34.2-170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则为重度黄疸。”
至于文中所述的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具体自行搜索了解。入院的话,医生会对宝宝血型进行检测,以排除各种病因。
祝各位的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