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日新闻 > 正文

明日新闻

糖皮质激素使用相关的检查(糖皮质激素做什么检查)

hacker2022-10-17 13:30:29明日新闻119
本文目录一览:1、已用糖皮质激素如何检测肾上腺皮质功能2、

本文目录一览:

已用糖皮质激素如何检测肾上腺皮质功能

这是因为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使身体调节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糖皮质激素可逐渐减量

糖皮质激素停药后综合征可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况。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减退。可表现为乏力、软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血压偏低等。②停药后原来疾病已被控制的症状重新出现(反跳现象)。为了避免反跳现象,在长程激素治疗后应缓慢地逐渐减量,并由原来的一日服用数次,改为每日上午服药一次,或隔日上午服药一次。③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有时患者在停药后出现头晕、昏厥倾向、腹痛或背痛、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疼、乏力、软弱,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燃,则可考虑为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的停药的方法

药源性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 长期应用超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由于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腺垂体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及肾上腺皮质萎缩。停药后,腺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月~5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约需6月~9月或更长,因而从减量到停药需经过较长过程,不能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在撤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若遇到感染、创伤和大手术等应激情况,有些病人可发生肾上腺危象,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和低血压,甚至休克,需及时补充糖皮质激素。

部分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患者可无临床表现,但有食欲不振、恶心、体重减轻、肌肉无力、肌肉或关节痛、低血压、低血糖、心跳快、嗜睡、低热或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如遇到应激性刺激,则症状加重,严重时也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危象。

反跳现象 糖皮质激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出现反跳现象而致原病复发或恶化,其原因是病人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糖皮质激素用量不足病情尚未控制所致。出现反跳现象常需加大剂量再行治疗,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减量、停药。

全身应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引起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程度与药物的作用是否长效、持续使用的时间及给药途径有关。糖皮质激素抑制垂体—肾上腺轴作用和抗炎活性大约平行。

减少副作用激素的副作用通常与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单剂量或1次大剂量给药很少导致机体的损害。成人每日用强的松量若小于7.5 mg则很少有副作用,若大于7.5 mg发生率则增多,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激素其副作用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目前多主张采用小剂量、短疗效,也有主张采用间日疗法。即以每日最低有效量2.5倍于隔日晨时前顿服,可减少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和严重副作用的发生。对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病,近年来主张采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以取代或减少全身用药的剂量,也可达到提高气道局部的药物浓度和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如乳母接受药物性大剂量的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小儿如长期使用激素也需十分慎重,如果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强的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都增加老年患者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用药时不能骤停。

停药反应药源性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长期使用,尤其连日给予超生理剂量激素的患者,由于外源性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垂体前叶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从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及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多数患者可无临床表现。停药后,垂体前叶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个月~5个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约需6个月~9个月或更长,因而停药需经一个较长过程,不能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撤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如反跳现象和停用综合征(或称戒断现象),反谓反跳现象是指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症状已完全控制后缓解,但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大或过快时,可见原发病复发或恶化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多由患者对激素产生依赖或疾病症状未被充分控制所致。所谓停药综合征是指在短期内应用大量激素,在突然停药后出现一些原来没有的临床症候群,如肌痛、关节痛、肌强直、疲乏无力、发热、情绪低落或无欲状态,少数患者可致虚脱,多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暂时性机能紊乱所致,反跳现象与停药综合征的处理大致相同,发生后应及时恢复原来使用激素的种类和剂量,加强对原疾病的病因和对症处理,待临床症状平稳后,缓慢减量逐步实验停药。

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滥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时有发生,所以严格选择用药指征,密切监视其疗效和副作用是极为重要的。现将临床常见的几个问题浅谈如下。

1 基本原则

1.1 严格掌握适应证

不应将激素作为抗生素药物使用,激素可抑制炎症早期的渗出,也可抑制炎症后期的增生,加之有抗毒,抗休克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广泛地用于急性重症感染,但是,激素并不能抑制细菌或病毒的生长,反而因为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了机体内干扰素的生成而导致细菌的繁殖及感染的扩散,长期使用可导致二重感染,因此感染性疾病一般不应使用激素,如必须使用则须在有效抗生素应用的情况下使用,且疗程不宜过长。

1.2 不应将激素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激素能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热源的敏感性而有退热作用,但这种退热作用并不持久,且有引起炎症播散的副作用,因此绝不能将其作常规退热药使用。对于某些有明显中毒症状的重症感染,可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同时短期加用激素,有助于缓解中毒症状,改善病情。

1.3 不应将激素作为增加食欲的药物使用

激素能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若因此将其作为食欲增加剂使用则为滥用。

2 激素的药代动力学这对于正确使用激素十分重要,如氢化可的松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血浆浓度于1 h~2 h内达到高峰,1次服药作用可维持12 h左右,该药进入血液后与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结合运送到全身再分解为游离形式发挥作用,其半衰期为80 min~120 min,强的松、醋酸可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的组织半衰期均为0.5 d~2.5 d。

3 减少副作用激素的副作用通常与剂量及疗程密切相关,单剂量或1次大剂量给药很少导致机体的损害。成人每日用强的松量若小于7.5 mg则很少有副作用,若大于7.5 mg发生率则增多,大剂量,长疗程使用激素其副作用明显增加,应尽量避免。目前多主张采用小剂量、短疗效,也有主张采用间日疗法。即以每日最低有效量2.5倍于隔日晨时前顿服,可减少对肾上腺皮质的抑制和严重副作用的发生。对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病,近年来主张采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以取代或减少全身用药的剂量,也可达到提高气道局部的药物浓度和疗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如乳母接受药物性大剂量的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小儿如长期使用激素也需十分慎重,如果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强的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都增加老年患者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用药时不能骤停。

4 停药反应药源性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长期使用,尤其连日给予超生理剂量激素的患者,由于外源性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垂体前叶促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从而使内源性皮质激素释放减少及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多数患者可无临床表现。停药后,垂体前叶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个月~5个月才恢复,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恢复约需6个月~9个月或更长,因而停药需经一个较长过程,不能骤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撤药过程中或停药后一段时间内,如反跳现象和停用综合征(或称戒断现象),反谓反跳现象是指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症状已完全控制后缓解,但因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大或过快时,可见原发病复发或恶化的现象称为反跳现象,多由患者对激素产生依赖或疾病症状未被充分控制所致。所谓停药综合征是指在短期内应用大量激素,在突然停药后出现一些原来没有的临床症候群,如肌痛、关节痛、肌强直、疲乏无力、发热、情绪低落或无欲状态,少数患者可致虚脱,多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暂时性机能紊乱所致,反跳现象与停药综合征的处理大致相同,发生后应及时恢复原来使用激素的种类和剂量,加强对原疾病的病因和对症处理,待临床症状平稳后,缓慢减量逐步实验停药。

5 下列情况慎用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憩室炎、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真菌感染、青光眼、肝功能损害、眼单纯性疱疹、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时激素作用增强) 、重症肌无力、骨质疏松、胃溃疡、胃炎或食管炎、肾功能损害或结石、结核病等。

6 以下情况不宜用激素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未能用抗生素控制的病毒、细菌、霉菌感染。

7 正确评价疗效激素的治疗大多属于缓解症状的姑息疗法,其抗炎、抗毒、退热、促进食欲和振奋精神等作用往往给人以假象,所以不能仅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判断疗效,而必须结合必要的客观检查,如实验室检查,放射线检查,超声波检查等,正确评价疗效。如长期应用激素者,应定期检查以下项目:血糖,尿糖或糖耐量试验,尤其是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倾向者;小儿应定期监测生长和发育情况;眼科检查,注意白内障、青光眼或眼部感染发生;血清电解质和大便隐血;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的检查,老年人尤应注意。

参考文献:

〔1〕龚德华,王庆文.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新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1.

〔2〕王大婉,丛克家.妇产科疾病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523.

〔3〕罗慰慈.与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关的问题〔J〕.中国新药杂志,2000,6.

〔4〕黄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

〔5〕金仲品.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及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临床医生,2000,5.

〔6〕龚德华,王庆文.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新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0,1.

〔7〕魏克伦,李娟.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8〕蔡永敏.最新中药药理与临床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303�483.

〔9〕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6.

〔10〕张惠卿.医药万象〔M〕.2005,3(8).

〔11〕胡文彬,江素玲.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

〔12〕张晓霞.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

〔13〕汤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8�342.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简述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中应用最多,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多种炎症细胞,抑制嗜酸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的趋化、游走、聚集和分泌炎症介质功能,增加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控制气道高反应性,免疫抑制和对抗表皮细胞的增生等诸多作用,是肾内科、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变态反应科、眼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主要应用的药物之一。

1.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凡炎皆抗。

(2)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可缓解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对抗异体器官移植的排异反应。

(3)抗毒素:糖皮质激素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

(4)抗休克: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对中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都有对抗作用。

(5)对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可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提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可改变身体脂肪的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可增强钠离子再吸收及钾、钙、磷的排泄。

(6)对血液和造血系统的作用: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大剂量可使血小板增多并提高纤维蛋白原浓度,缩短凝血时间。此外,可使血液中嗜酸细胞及淋巴细胞减少。

(7)其他作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等。

2.临床应用包括以下方面: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肾上腺危象)、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如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肝炎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肾病综合征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

(4)过敏性疾病,如麻疹、枯草热、血清病、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通过糖皮质激素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症状而达到治疗效果。

(5)缓解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并可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组织粘连、疤痕。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等。

(6)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7)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8)其他肌肉和关节劳损,严重天胞疮、剥脱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及甲状腺危象等。

3.使用方法

(1)大剂量冲击疗法: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及各种休克,宜短期内用大剂量。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支气管哮喘等。

(3)小剂量代替疗法:每日给生理需要量。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体内氢化可的松及醛固酮都缺乏,需用糖、盐两类皮质激素补充。一般上午8时给药;或早晨给药2/3,夜间给药1/3。

4.典型不良反应

大剂量和长期应用,可引起医源性库欣综合征,表现为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常见血糖升高、糖尿病倾向、血钙和血钾降低、血钠升高、水钠潴留、血胆固醇升高、血脂肪酸升高、骨质疏松症、病理性骨折、股骨头坏死、肌痛、肌无力、肌萎缩。糖皮质激素还可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溃疡穿孔、真菌与病毒感染、结核病加重、创面或伤口愈合不良。

5.禁忌证

(1)严重精神病或癫痫病史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或新近胃肠吻合术者、骨折患者、严重高血压、精尿病患者。

(2)妊娠早期妇女。

(3)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者。

(4)未能控制的结核、细菌和病毒感染者。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临床应用

激素依赖性皮炎又称糖皮质激素瘾性皮炎或局部糖皮质激素戒断皮炎,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其中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不正当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在某些化妆品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局部面部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灼热、瘙痒、干燥、刺痛、脱屑及皮肤紧绷感,伴有红斑潮红、肿胀渗出、炎性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毳毛增生、皮肤色素沉着等。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5年11月~2016年06月这一时间段内我院门诊接收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抽取1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标记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2~55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32.3±2.1岁,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8例;患者病程均在1.2~2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8.3个月;患者中干性皮肤126例,油性皮肤54例。B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3~54岁的范围之内,平均年龄32.2±2.2岁,其中,患者的病程均在1~2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8.1个月;选取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标准,且患者至少出现了以下五种面部皮损表现中的三种: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痤疮样皮损、毳毛增生;(2)两组患者均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或软膏的外用史,且停药后皮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加重或复发;(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病情危急程度等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4)所有观察对象均未患有影响本次研究结果的其他疾病,且患者的精神意识状态均为正常;(5)两组患者均自愿接受本研究中的治疗方案,且均签署知情协议书。

1.2方法

对A组患者在停用激素的基础治疗上加以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系列外用治疗,对B组患者在停用激素的基础治疗上采用尿素维生素E乳膏外用治疗,以30天作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一个疗程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均停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同时采用抗组胺类药物如羟氯喹口服治疗,每日两次[2]。此外,对有炎性皮损的患者加用维胺酯和克拉霉素抗炎治疗。

1.2.2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系列疗法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A组患者采用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贴+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安护喷雾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复霜使用,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面膜贴2天一次,每次10-15分钟,巴赫复欣安护喷雾每天3-5次,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复霜每天一次。

1.2.3尿素维生素E乳膏治疗法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B组患者采用尿素维生素E乳膏外敷使用,每日早晚各一次。

1.3疗效判定

选择患者皮损改善情况、生物学指标检测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为判定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一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效果依次分为有显著治疗效果、一般有效、无明显效果三个等级,具体情况如下[4]。有显著治疗效果:患者皮损程度和生物学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未出现皮损加重或皮肤瘙痒、干燥刺痛等并发症状;一般有效:患者皮损程度有所好转,患者的生物学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未出现皮损加重或皮肤瘙痒、干燥刺痛等并发症状;无明显效果:患者的皮损症状、生物学指标未得到改善,甚至出现皮损加重或其他并发症状。

1.4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应用SPSS13.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和t检验,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效果如表1中所示。

表1:A、B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知,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5%,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B组患者,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现阶段,临床上认为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医源性因素与患者自身因素两方面。1.医源性因素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者对患者所患疾病的认知不够全面,错误使用激素类药物而引起的患者出现激素性皮炎症状。2.而患者自身因素则包括患者不遵医嘱滥用药物、违法添加激素成分或使用含有激素的护肤品及化妆品等。除了上述两方面直接致病因素以外,当患者接触到某些过敏物质如高蛋白食物、强光照射、动物皮毛或所处环境过于潮湿恶劣等,均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皮炎症状,这些都是间接因素。

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使用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系列的主要有效药物成分为III型重组类人胶原蛋白和医用透明质酸钠上述物质能有效的抑制患者的皮炎症状。其消炎抗菌、抗过敏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的作用。除上述两种作用外,巴赫复欣类人胶原蛋白修护系列促进细胞营养物质从细胞外主动运动至细胞内,增加细胞内的营养。促进真皮层细胞分泌合成胶原纤维、多糖、糖蛋白等功能分子,使皮下真皮组织饱满、肌纤维排列整齐紧密,能起到保湿、抗炎,修复,补水、滋润皮肤,减少皱纹的作用。

结论:巴赫复欣类人胶原修护系列,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在进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前评估时,需测定血压,心率,

血压和心率的检测,这属于常规的检查项目,正常的检测就可以,需要评估激素的治疗效果,评估药物的副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竹祭聊慰(2022-10-17 20:50:07)回复取消回复

    身再分解为游离形式发挥作用,其半衰期为80 min~120 min,强的松、醋酸可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的组织半衰期均为0.5 d~2.5 d。3 减少副作用激素的副作用通

  • 可难倾酏(2022-10-17 18:29:49)回复取消回复

    炎、抗过敏作用缓解症状而达到治疗效果。(5)缓解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并可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组织粘连、疤痕。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等。(6)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7)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痛、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8)其他肌肉和关节劳损,严重天胞疮、

  • 瑰颈勒言(2022-10-17 17:58:12)回复取消回复

    激素能提高机体对有害刺激的应激能力。(4)抗休克:解除小动脉痉挛,改善微循环,对中毒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都有对抗作用。(5)对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可增高肝糖原,升高血糖;提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可改变身体脂肪的分布,形成向心性肥胖;可增强钠离子再吸收及钾、钙、磷的排泄。(6)对血液和造

  • 绿邪痴魂(2022-10-17 18:50:35)回复取消回复

    停药后综合征可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况。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减退。可表现为乏力、软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血压偏低等。②停药后原来疾病已被控制的症状重新出现(反跳现象)。为了避免反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