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c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最近新闻 > 正文

最近新闻

经济学书籍观后感(关于经济学书籍的读后感)

hacker2022-06-08 10:14:21最近新闻83
本文目录一览:1、急求一篇经济学方面的书的读后感

本文目录一览:

急求一篇 经济学方面的书的读后感

国富论

亚当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本文仅对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特别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本文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

(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第一篇,第八章,P56)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然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这里仅从数字可以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考虑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第一篇,第九章)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现在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合适),但利润比较小,因此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因此,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以斯密的思维,可以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通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后通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另外,也可通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

(3)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考虑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他会尽可能地节约消费,希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第二篇,第一章,P187)斯密通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来源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同类型的资财,为后来人们树立了理财观念和收支计划提供了依据。

(4)斯密认为,一个为了消费而借贷的人很快就会破产,而借钱给他的人通常也会后悔自己的愚蠢。因此,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不论是借款还是贷款不管什么场合高利盘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双方均将不利。(第二篇,第四章,P233)既然借贷的人多为穷人,放贷的人会提高利率(如高利贷)来弥补这部分风险,但利率提高的同时又增加了还贷的风险。这样就存在了一个悖论:不管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双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种风险,高利贷却依然能够生存下来。我认为原因是高利贷的存在包含了诸多不正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比如洗黑钱、黑势力介入、借款者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等。

由于当前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农村的金融问题,所以对《国富论》中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拜读和分析。第一篇和第二篇做了有选择的精读,第三篇是概要地阅读,第四篇和第五篇仅作大致浏览,尽管殖民地部分斯密做了最为详尽和精彩的论述,然而限于时间和篇幅,在此一一略过。上面的一些认识和观点纯属我个人的意见,希望老师和学者能够点出其中理解偏颇和谬误之处,以期更好地理解这本经济学的典范巨著。

50分。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读后感。在线等。3000字+

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 个今后学习的更加广阔的空间。近期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感慨颇深,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也没有复 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 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 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璀璨而夺目。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 学科。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 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 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 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因 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 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 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 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微观经济学分册》中,文 章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 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从这些概念中,我 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 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 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 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 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 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 从分析中形成观点。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 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 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 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 前面章节的铺垫 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 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 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至此, 《微观 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但著者显然不满足于此,在书籍的最后还抛出了不对称 信息、消费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 个今后学习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经济学是本故事书》读后感

本书主要通过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诠释。主要从人生、竞争、管理、经营、人事、国际经济等几个方面来分解经济学知识。无论是对企业运营,还是人生经营,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退避三舍——做个理性经济人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在成为晋国的君主之前曾经在外流浪了十九年,受尽了磨难。在他还是个小伙子的时候,他的父亲晋献公就听信小老婆的谗言派兵追杀他,没有办法他只好带着身边的人逃到了翟国。这是自己母亲的国家。他在翟国呆了十二年,由一个青年人变成了一个中年人。后来他的父亲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发生内乱,大臣们杀死了继位的国君,然后派人到翟国请求他回国担任国君,晋文公觉得国内情况不明没有同意。于是晋国的大臣就迎接他的弟弟夷吾做了国君,就是晋惠公。晋惠公做国君后马上派人到翟国刺杀晋文公,晋文公事先得到了消息,便带领身边的人离开翟国,踏上了流浪之路。他们先逃到了卫国,可是卫文公却没有礼遇他,这时他们的粮食、钱财都已经用完了,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在一个叫五鹿的地方,晋文公放下架子向卫国的农夫乞讨食物,可农夫只给了他一块土。晋文公非常生气想打农夫,但是被大臣狐偃劝住了,狐偃觉得土是上天的恩赐,于是他们把土装在车上带走了。后来他们一行人来到了齐国,受到了齐桓公的殷勤招待。齐桓公看到晋文公不是一般人,怕他对自己的子孙不利,就把齐国宗室的女子嫁给了晋文公,希望以此拴住他的心。后来齐桓公病逝,他的儿子为了争夺国君之位而互相攻伐,于是齐国大乱。晋文公等人又离开齐国来到曹国,可是曹国的国君曹共公侮辱了晋文公,这让晋文公怀恨在心。晋文公又到了宋国,宋襄公对他很好。可是到了郑国时郑文公却对他非常不好,无奈他又离开郑国来到了楚国。楚国的国君楚成王一听说他来了,马上亲自远迎。然后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晋文公就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有一天楚成王在宴会上问晋文公:“您有朝一日回到晋国做了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晋文公思考了一会儿回答说:“我如果真的能返回晋国都是因为您的帮助。倘若晋国和楚国有一天在战场上相遇,我一定会退避三舍,以此报答您的厚恩。”楚成王听了之后沉默不语,楚国的大将子玉却对晋文公的回答很不满意,他觉得晋文公将来必是楚国的大敌,要求楚成王借此机会杀掉晋文公,可是楚成王没有同意。在这个时候,晋国的情况发生了改变,晋惠公病死了,他的儿子晋怀公从秦国逃走,回到了晋国。秦穆公对晋惠公、晋怀公父子俩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意,于是决定支持晋文公回晋国当国君。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带着自己的人离开楚国来到秦国,得到了秦穆公的厚待,并且秦穆公还将自己最喜爱的小女儿嫁给了晋文公。随后晋文公在秦国军队和本国大族的支持下打跑了自己的侄子晋怀公,回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即位后积极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晋国渐渐地强盛起来了。实力壮大后,晋文公也想像齐桓公那样做中原的霸主。机会很快就来了,周天子周襄王被自己弟弟和一些大臣联合狄人发兵推翻了,他带着几十个人跑到了郑国。他想让诸侯派兵护送自己回京城,但是没有人愿意。后来他听从大臣的建议,派使者请晋文公发兵护送他回京城(西周的都城洛邑)。晋文公觉得这是个树立威信的好机会,于是他先是派兵打败了狄人,杀死了犯上作乱的太叔带和他的同伙,然后护送周天子周襄王回到洛邑。过了两年后宋襄公的儿子宋成公跑来向晋文公求救,说楚国派大将子玉率领楚国和其他四个小国的军队进攻宋国,希望晋文公救救宋国。晋文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一来可以报答当年宋襄公对自己的恩情,二来可以打败楚国,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但是楚成王也对自己有恩,他不好直接和楚军对抗,所以就先发兵灭了依附于楚国的曹国和卫国,将他们的国君都俘虏了,也算是一雪当年的耻辱。楚成王听说晋文公亲自率领大军前来,就不想和晋军交战,于是命令子玉撤退。可是子玉认为宋国马上就可以拿下,不肯半途而废,反而要求楚成王给他增派军队,楚成王虽然很生气,但还是给他增派了少量军队。得到支援后的子玉马上派使者到晋军的大营,要求晋文公把曹国和卫国的国君放了,然后再商量议和的事。晋文公却在暗地里答应曹国和卫国的国君让他们复国,但是要求他们必须和楚国绝交,曹国和卫国的国君一听有复国的希望就都爽快地同意了。子玉收到曹国和卫国的绝交书后非常生气,马上拒绝了齐国和秦国这两个大国的调解,决心和晋国一战,于是齐国和秦国也都站在了晋国一边。接下来晋军在和楚军的战斗中首先退避三舍(向后退了九十里),实现了晋文公当年对楚成王许下的诺言,然后一举击败了子玉率领的五国联军,子玉也在撤退的途中自杀。此战之后楚国的力量被削弱,晋国的实力增强,晋文公也如愿登上了霸主的宝座。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晋文公在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所做的事情大都非常理性。他在遭遇羞辱时并没有像匹夫一样奋起一击流血五步,要是这样的话中国历史上也就不会有晋文公了。他在获得厚待时也表现得不卑不亢,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表现得更加理性,他并不因为自己遭遇了太多的苦难而急于享乐,而是奋发图强,让晋国变得强盛起来。他在没有人愿意派兵护送周天子的时候果断派兵为周天子保驾护航,由此赢得了周襄王的感激。在面对楚国为首的五国联军时他所走的每一步同样理性,可以说没有一点差错,最终将楚国打败做了霸主。在经济学中,我们把晋文公这样做事理性的人称为“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可以说都是自私的,但他却能在经营中取得极大的成功。因此我们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理性一些,考虑清楚再行动,这样自己就能取得成功,获得最大的利益。

曼昆经济学原理读后感?

近期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感慨颇深,全书没有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也没有复杂深奥的近代数学知识,这是一本适合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璀璨而夺目。

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本书第一章就有十大原理:前面七大原理阐述了人们如何做出选择,以及人们之间如何相互贸易。像这样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领域叫微观经济学。而接下来的三大原理描述了整个经济运行的轮廓,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这是个原理里,就有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的定位。给读者很大的吸引,对一些不是学本专业的学生和看者来说,是个很好的入门教材。让人懂得生活中学经济,这本书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我不需要把他全部看完。书是要慢慢的琢磨,不是把他读完就可以了,而是读出他的精华,那样只是一点,你也受益匪浅。然而这十大原理,让我明白经济学的博大精深。在各个领域中,经济运行特点,对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带来的影响。小到我们家庭琐事,大到国家经济实力。从简单的例子到复杂的,在此期间,你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辨别经济力度。这本书的内容侧重于应用和政策,而不是象同类教科书那样侧重于正式的经济理论。作者试图使读者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在将来读书看报、经商或从政时都能够应用经济学知识。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本书没有提供系统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事实上这本书包含了经济学初级教程所有的中心论题和基本原理。

刚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好奇这是一本什么书。可是网上的评价让我匪夷所思,在我觉得一本写理论的书,是乏味的,但是我却看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力不是一般的大,让我很有兴趣去看他。并且看了后也没有失望,这本书的特点之一是在每阐述一个经济学原理以后就尽可能地回到与这种原理有关的应用和政策上来。例如,这本书在第4章到第6章阐述了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以后,紧接着在第7章至第9章把这些原理应用于市场经济社会所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自由市场制度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的途径?税收是如何妨碍市场机制运行的?谁是国际贸易的赢家和输家?“案例研究”原本是工商管理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现在曼昆把它运用于经济学原理教科书,来说明如何应用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一书的绝大多数章节都有相关的案例研究。除此之外,这本书的大多数章节还设有“新闻信箱”,引用报纸上的新闻来说明如何运用经济学思想来阐述当前的社会问题。最后,这本书的体系结构也不同于流行的经济学初级教程。它不是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经济学研究什么”开始,而是在开篇第一章集中概述了经济学的十个基本原理,这使初学者一开始就能抓住经济学的精髓。这本书也没有严格遵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传统二分法,而是尽量模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界限。第一章的“经济学的十个原理”既有微观经济学原理,也有宏观经济学原理。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但著者显然不满足于此,在书籍的最后还抛出了不对称信息、消费偏好、政治经济和行为学等现代经济的一些基本思想,为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今后学习的更加广阔的空间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夙世南戈(2022-06-08 12:00:50)回复取消回复

    平民大众阅读的作品,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另一方面,其内容是博大精深,返璞归真,用平易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现代经济学的根基,原理清晰,分析透彻,在当今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中璀璨而夺目。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该定义简单而

  • 辞眸蒗幽(2022-06-08 11:32:22)回复取消回复

    就可以拿下,不肯半途而废,反而要求楚成王给他增派军队,楚成王虽然很生气,但还是给他增派了少量军队。得到支援后的子玉马上派使者到晋军的大营,要求晋文公把曹国和卫国的国君放了,然后再商量议和